在社群裡經過許多父母的分享,給我許多新的視野和新的努力方向,而我也能在其中分享自己走過來的一些過往經驗給未來需要的父母做參考。

還沒用藥之前,父母有多少的焦慮和取捨,我們前面已經談論過,一旦決定給孩子用藥以後,接下來還要細細引導一些細節,讓孩子不要對藥物產生依賴感。

因此想知道「到底要不要吃藥?」就請看之前的文章,這一篇是給「已經決定用藥的父母」看的,請不要再與我討論藥物好不好,這不是本篇的主題。(再度ps:用藥是在試過很多方法之後不得已的選擇,用對藥物時孩子是正向樂觀有活力和積極性的狀態)

我也曾經很煩惱該如何告訴他以後需要吃藥?為什麼他要吃藥?藥物在他的生活中又該扮演著什麼角色?

我怕他會排斥吃藥,好像自己有病有問題所以才要每天吃藥,也怕他習慣藥物之後對它產生依賴感,再也不能沒有藥物。

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對藥物的定位,父母自己是怎麼看待它的?因為孩子像你的鏡子,他會反映出你的內心對藥物的真實態度,有很多狀況是,你內在充滿恐懼的給他吃藥,嘴裡雖然好像贊成吃藥,但你的舉動卻都在排斥藥物,這時候,很多孩子接收到的就是你的背後心念,於是,孩子的回饋和反應也將會出現負面態度,他們不自覺地去迎合了父母對藥物最深處的想法。因此,家長若沒有先整理好自己的內心,孩子看到的就是一個說反話的你,於是在無形中也給了他負面心理暗示,他之後對藥物回應和態度就將不順利,反而干擾藥物真實的效果。因此,決定用藥後,我們要先照顧好自己的心念,才不會無形之中左右了孩子對藥物的看法。舉例以下的自我提問讓我們好好想一想,您也可以自問自答。

提問一:它是毒物嗎?所以你是懷著恐懼心還是抱歉感給孩子吃藥的呢?

==不是,我希望藥物是我的小幫手。它只是用來暫時控制整個狀況,讓adhd風暴暫時停下來,讓我有時間去學習和觀察其他細節,所以我不會讓它成為支撐重心,也不會讓它掌握一切。

提問二:它是救星嗎?吃了就可以放鬆沒事了?

==不是,它是藥物,我不希望孩子一輩子都被藥物控制,也不要他離不開藥物,所以它只是一把傘讓我暫時不被淋濕,我要在沒被淋濕的狀況下建起一間可以避雨的屋頂。所以用了藥應該要忙別的事,只是不用再被風暴糾纏做不了事而已。

提問三:我希望它來治癒add/adhd嗎?我讓他吃了藥就能放鬆的「已經接受治療了」嗎?

==不是,藥物無法「治癒」add/adhd,吃藥的目的不是乖巧聽話能專心而已。

提問四:我希望藥物扮演什麼角色?害怕被它控制嗎?

==它只能輔助我的教育方法,無法取代一切。當孩子吃藥變乖以後,我更要努力的在這段時間裡給他平時塞不進去的東西,所以我不會貪戀安逸的狀態,也不要貪戀藥物帶來的便利性,我希望在沒有藥物的時候也能做到如此。我只是讓他知道「原來這樣子的行為和專注力才是正確的表現」的感覺,所以在藥效作用力下,他能做到的事,將來在沒有藥物的時候也可以辦到,給他學習的方向。

當我想好了藥物的立場和角色定位之後,才能知道之後要做什麼,所以我沒有把「掌控權」都交給藥物,我只是讓它去處理煩人的小事,先讓過動兒能專心、安靜、

接著,我希望孩子怎麼看待藥物?

我不希望他覺得自己有病,很丟臉。

也會給他希望:有一天你學會控制自己之後,就不需要藥的幫忙了!(雖然有很大一部分的add/adhd是持續一輩子的,但跟小孩說的時候,會告訴他希望和可能性,而不會告訴他「有可能持續一輩子」)

藥是助手,不會反過來控制他的腦袋。

不要害怕吃藥,也不要喜歡吃藥。

它不會治好你的問題,只有你可以治好你的問題。就像嬰兒學走路時需要扶著娃娃車,會走了以後就不再需要扶著了。

有用藥的時候,我會刻意淡化藥物的存在感,也不會提及他的好表現跟藥物有關係。當他沒吃藥時表現很差,我也不會怪他就是因為沒有吃藥又變成這個樣子。藥物有吃或沒吃,都彷彿是不存在的,是透明的,表現好是因為他很好,不是藥物很好。

起初用藥時,孩子的回饋很重要

剛開始用藥的時候,和他討論吃藥前後的差異,在我家小孩身上,這個話題很難討論,因為他總是說「還好~」「還可以!」「沒感覺~」這種回應,所以要在不同的時候換不同的心情時跟他討論這個話題的不同層面。討論的內容分為身心兩方面:

1.心理部分:吃藥前後的心情差異、情緒差異、看待事物時的感覺是積極還是消極、有沒有不喜歡的感覺、有沒有很喜歡的感覺?etc.經由這個討論,可以知道孩子自己對藥物的心理感受,如果有誤解或是不舒服的部份,就可以再說明與加強。以我家的經驗,心理部分會佔比較大的區塊。

2.生理部分:身體的感受,包括心跳呼吸、食慾、退藥時有沒有副作用、不想動還是很想動etc.   以我家經驗,劑量沒有調整好之前的反彈效應讓他很不舒服,調整恰當之後就沒有不舒服的感受了。他後來能說出更細微的藥效退了之後的感覺,他知道我會問,所以會去觀察自己的感覺,這一點也是我想訓練他的。

不論他說的生理或心理感覺是真的或假的(有時候是受外面事件影響而導致他認為吃藥心情不好,因此要拉長時間觀察討論),我們的態度都要「正視它」,並且給他一個說法,就算是他的誤解,也要告訴他起起伏伏的表現是正常的,人又不是機器,所以不可能每天都一樣要有最高品質。(但是我們自己要知道拉長時間的觀察之後,要得出一個總論,用以判斷這個藥物有沒有繼續吃的必要?)

確認他是不討厭吃藥的,所以不要逼迫或威脅。

第一次吃藥時可以怎麼說?

有了以上的自我建設和自我準備,接下來,要怎麼跟孩子說就變得簡單了。

 第一次給孩子吃藥時,父母的態度很重要,不要表現得吃了「他就會得救」般的態度,這樣子孩子可能會有期待心理,並且容易依賴藥物。也不要表現出妳對藥物的「害怕不確定感」這個感覺我們先收在心裡,不要讓孩子去分擔這樣的擔憂,就讓吃藥變得單純一點,因為吃了藥之後還要詢問孩子用藥後的反應,所以也要讓他自己去觀察藥物的作用,但是不要恐嚇他,也不要把藥物可能的副作用事先就告訴他。但是因為要他回報「後續發展」,因此也要提醒他自我觀察,否則很可能用了藥之後還是一問三不知。。。。(這些小孩對一些事情不是很敏感又健忘)

因為孩子都看過醫生,所以他會知道要吃醫生開的藥,第一次要給他吃時,可以這麼說:

「醫生開這個藥,對你的專心度會有幫助,不過我上網查資料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有同樣的效果,所以你試試看,注意自己一整天的感覺喔!回來要跟我說喔~」

這個藥是幫助你可以專心上課,並不是吃了就可以自動變聰明(有這麼好的藥我早就自己吃了),所以它只是可以幫你專心上課而已,但是每個人吃藥的效果會不太一樣,你要注意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專心的時候是開心的嗎?」

「雖然醫生開了藥,但我覺得你也偶爾表現得很好,不一定非要一直吃藥不可,不然就先試試看這個藥你吃了感覺會怎麼樣?我們在一起討論之後要不要繼續吃藥?」

如果之後決定要繼續吃藥,以下是一些可以切入的說法:

1.因為你不知道要怎麼調整腦袋的感覺好讓自己專心,所以這個藥是幫助你在短時間內可以專心,可是你也有發現,藥效時間很短,所以它只是「教你專心的感覺」,之後藥效退了就沒了。

2.有藥和沒藥的時候,感覺很明顯吧?所以這個藥不能治好「不能專心」的毛病,你的頭腦只是暫時「被它控制」,為了不要永遠都被藥控制,所以你要學習保持專心的好習慣,以後你也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

3.不要認為有它你才會有好表現,這樣子就表示你開始被它「綁架了」。那就像「上癮」一樣,是一種不得不的行為,就像很多人明知道抽煙對身體不好,但是為什麼還要抽?因為他們被煙「綁架了」,對煙「上癮了」,所以不得不抽不然反而很難過,因此你要知道自己只是在學習「專注的感覺」,而不是沒有它你就不能專注。

4.通常你們的智商都很高的,但是就是還沒有學到專心的方法,才使一切都這麼混亂。我知道你也想變好,所以吃藥並不是你生病,而是你的腦袋找不到控制自己的方法,你也知道這個藥效一過就沒了,所以它也不能像感冒藥那樣,「治好」你的問題,所以只有誰能「治好」?只有你自己。你可以慢慢觀察自己很專心的感覺,做事是不是感覺很清楚?是不是比較勤快不想懶惰?對了,你其實也辦得到!所以吃這個藥不是因為「生病」,也不是你有問題,而是你的腦袋瓜裡忘了安裝「控制鈕」,它可以暫時幫你裝上去,但是它會消失,接下來要靠你自己。

5.吃藥並沒有丟不丟臉的問題,你感冒時吃咳嗽藥會感覺丟臉嗎?發燒時吃退燒藥會丟臉嗎?不會啊,所以這個藥當然也一樣,而你的毛病「也會好」,就看你怎麼努力了。

 

以我家小蛋的狀況,他不喜歡吃藥,但是不排斥吃藥,有時候早上他自己感覺很好,甚至會跟我說:「今天我不必吃藥,可以自己來。」

不過有時候他的考試壓力較大時,又遇上很多功課,心力較弱,他自己會希望有藥物來幫忙。寫文的現在是我家第一次在連續用藥數個月之後,嘗試停藥1個月的最後幾天,因為是畢業考前夕,他的功課和考試量很大,開始有擺爛的狀態,小考也開始走下坡,在學校遇到的挫折感變大了,所以本來都很開心的,卻在沒藥第四週之後,開始漸漸的因為壓力所以又走往「自我放棄」的負面感覺~我提議他想要吃藥嗎?他想了幾秒說「好啊」。(這種孩子的抗壓性超差啊~一受壓力就直接放棄)

我希望教給他的用藥目標是:把藥物當助手

永遠都把藥物當輔助,你自己才是主人,不要放棄自己的主控權,沒有它時自己也是可以來,有了它的幫助,則可以表現更穩定,但是它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