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上一篇文章時,突然升起這個靈感,覺得非常有必要來分享一下,以及吸收別人的心得,因為大家往往把注意力放在過動兒不聽話的問題上,卻忘了過動兒身邊的老師或父母,一定都會經歷過極度暴怒的情緒時,該怎麼辦?

偏偏這個情緒如果沒有處理好是會反噬回孩子身上的,不但更加加重他的心靈問題,下一次我們自己還會更加暴怒,更加負面,會影響整個人生和家庭。

身陷在面對過動兒整個大冰山的無力感是很強大的,感覺自己很渺小,除了只能憤怒發脾氣之外,幾乎毫無辦法。卻又更憤怒於只能在那裡發脾氣,想不出解決辦法。既使我已經讀了很多書,也知道他的問題,也還是有在他上床睡覺之後,獨自哭泣的無助感,因為我不能跟他一起上學,為他分析同學該怎麼相處人家才喜歡你?無法在他面對老師的要求時給予建議,讓他可以達到老師的指令而不是一直被罵被處罰,上課時下課時,他又該做什麼才是盡到自己的本分?

 

也許你說我這樣想是不是做了太多?保護過當?但是當你看到一個沮喪的孩子回到家,連遇到什麼狀況都說不清楚時,只是自暴自棄的更加擺爛不寫作業,被同學歧視,被老師當眾責罵,而他一點都不想變成這樣子,卻不知道該怎麼做時,身為父母你怎麼想?更何況,你知道他只是無法自我控制,面對外界對他的期待時也無法做正確的反應和判斷,並不是他不想有好表現,於是所有人都視他為麻煩,讓他覺得反正我就是爛,我就是壞,那我就繼續這樣好了。。。。。他的這種態度會放在生活裡大小事上,常常正是我暴怒的主因。

但自從這學期以來,因為配合醫生試藥,以及試出了適合蛋蛋的用藥與劑量之後,一週大概會用藥2~3天,這已經使這學期相對的很穩定,我也鮮少再有暴怒的狀況,反而增加許多放學後的親子時光,這是以前我害怕用藥時所未曾經歷的部份。雖然暴怒很少,生氣還是家常便飯,但經由更多的了解,大概是從我開始書寫討論蛋蛋的過動症部落格文之後,我在生氣時的狀況也比以前還好的多。這部份有個轉捩點,以前我無法把蛋蛋的毛病書寫出來,覺得那都在抱怨孩子不好,但自從我找到一個定位,並不是用來抱怨孩子多糟,而是經由自己親身的觀察和經驗,以及許多的嘗試和想法的角度來談蛋蛋的問題時,我就把自己的立場轉化了,整件事不是全然的痛苦或是受苦,而是經歷一項珍貴的經驗,這些經驗可以分享給其他人讓彼此共同成長,就像我也曾從別的過動兒媽媽部落格中得到一些紓解和慰藉一樣。

 

觀察帶來理解

為了要做書寫,我面對蛋蛋以及受氣時,就多了一層觀察:

我生氣的點在哪裡?在他的態度惡劣上。為什麼他態度這麼惡劣?因為他今天累了,所以當他面對功課難度時就有壓力,有壓力他就擺爛,其實我氣的是他那種自我放棄的態度,而且不把父母當一回事。所以我不能被他這種「常態性」給搞毛後就任他自生自滅,所以他的毛病才一直存在,所以我該做什麼去扭轉他惡劣的態度?

這一種不要輸於「情緒」的想法,就會讓我跨過情緒風暴,繼續去面對造成風暴的核心原因。否則,他永遠都能輕易搞毛我,這就是每一個過動兒最頭痛的表象,每個大人都輸在這一關,還怎樣去改善他的病?「被激怒」還只是第一關卡的魔王而已啊!後面還多著是其他更棘手的魔王。

但是這個魔王也不是小咖,因為它會結合我自己天性上的毛病,所以要跨越第一關魔王也不是每次都成功。比如你是個容易有負面思想的父母,當你遭遇這第一關憤怒魔王時,它會引起你其他的內心缺陷,使你把當時單一的生氣事件加油添醋成更嚴重的負面想法,甚至還自動翻舊帳,把孩子之前的壞事一併拿出來責怪,然後哀怨自己這麼辛苦維持這個家卻是得到這樣的回饋。。。。即使像我這麼正向思考的人,都還會被第一關魔王打得都想負面的事,就知道它會如何的結合我們自身的心靈問題。

於是你可以觀察,這憤怒魔王會使自己趨向什麼樣的思緒方向?

逃避?----反正就這樣,算了,長大就會自己好了。

卸責?-----他就是有病啊,不然還要怎麼樣,這就是病,我又醫不好他!

怪罪老師或是另一半?------老師為什麼要這麼嚴格?明明他就是做不好,這樣的要求對過動兒根本不合理。/先生下班回家根本懶得管孩子,就是他這種態度才讓小孩學著一起擺爛有啥關係?

把問題都推給孩子自己?-----我已經仁至義盡了,以後是他自己的人生,跟我沒關係了。

怨自己命不好嫁錯老公?------要我是有錢有閒的貴婦,我也可以帶孩子去上各種昂貴的感覺統合課程,給他請一對一的家教老師,專門就是矯正他的過動症毛病,放假時就帶出去玩,玩到他累還會不乖嗎?

怨天尤人------都已經為這個家做牛做馬了,為什麼所有事都在唱反調,到底還想要我怎麼樣?

批評-------怎麼我家小孩又不笨卻輸給xxx,人家明明不聰明卻能因為用功考第五名,我們家聰明卻考第20名,真是笨死了,養這麼久還一直找麻煩,真氣人。

自責------一定是我哪裡不好我家孩子才會這樣?還是我的憤怒害他越來越嚴重?我怎麼是這麼可怕的媽媽?

 

這些思緒方向也表示當我們在面對人生中其他的困難時,也會用同樣的心態來表現。有時候負面情緒會帶有一種毀滅性,有時候是一種自我放棄所以不作為。有時候理論想的很好,當要去執行時就軟掉不想動,卻還深信假如我有去做「就一定沒問題了」所以只是沒空去對付孩子,並不是我不懂該怎麼做,老是在期待「假如拌在我眼前的這個障礙解決,我就可以管好孩子了」。。。。這也說明了自己的人生,老是在等待麻煩事遠離才要實現夢想。。。。。。越扯越遠了。總之,憤怒這件事會掀起我們每個人原有的問題,所以狀況都會不同,甚至會覺得很難解決,但是難解的不只是孩子的過動症,還有我們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所伴隨而來的自己的心靈缺陷。

 

我自己在盛怒時,會感覺腦充血,不一定會吼叫,大部分反而是因為把脾氣忍下來才腦充血,然後會有一種讓他明天去學校跌得更慘,何必為了要幫他的忙還要受他的氣?一種放棄他的心情,我最常做的憤怒表現就是把他當空氣人,不聽不理不回應。

但實際上我也知道,過動兒完全不會因此而得到教訓,因為他一直在重複一樣的過錯,所以不幫,他只有更慘,我什麼都試過了,這就是答案。而他會不會變得更好,跟我的態度有很大的關聯,因為拿我家小孩來說,他雖然表現的毫無所謂管你去死的樣子,但他心裡最愛的是媽媽和爸爸,我的憤怒當然會跳過他的過動病直接傷害到原始的他的心。

有時候憤怒沒那麼巨大時(意思就是比較能控制自己),會刻意避開剛才的衝突,直接對話別的生活事件,轉移他的方向,假如已經11點了功課還不寫完,那就收拾好睡覺去,不管功課了。一碼事歸一碼事,跟孩子講別的事就不帶著方才的情緒和指責語氣,不要一直覺得「我可沒有這麼容易就放過你!」的背後憤怒心態。

一方面觀察自己的情緒和情緒的起因,一方面去觀察蛋蛋的反應和作為:有好幾次,當我在憤怒下「冷靜」的叫他去睡覺不用寫了,我也不簽名,明天你自己去跟老師說。。。。。然後他隔天會自己特別早醒來(照理說晚睡該會晚起),偷偷摸摸去把功課寫完,在我們起來準備早餐時他拿本子來給我簽名。。。。。。。。這些彼此的觀察會成為一種「深沈的理解」,表示他其實很在乎,但是前一晚他就是無法控制的擺爛。於是如果父母用玉石俱焚的情緒,孩子便要同時受兩種傷害:一種是來自父母,一種是明天去學校面對老師同學的指責和看輕。

當我理解蛋蛋的問題層面越多,我便越不容易被他真實的激怒,不是不再生氣,而是不再有狂暴式的憤怒,而且就算生了氣,也比以前還容易釋懷,常常睡一覺就忘光光沒有殘留。

我也是從開始寫關於蛋蛋的過動症之後,才有明顯的轉捩點。以文字整理自己的思緒,是一種絕佳的自我療癒。

 

釋放負能量的方法

可是你我都不是完人,就算在觀察在理解中,那已經升起的巨大負能量還是無從發洩,像身上揹著一個毒氣炸彈,就算沒有爆掉,也會慢慢的漏出毒氣來毒到自己或周圍的人。

所以有負能量時還是要釋放它,而不是壓抑它,也不是隱藏它,但也不能隨便發洩它,可能還會炸傷家人。而孩子的問題引起的憤怒,雖然當下看起來好像很狂暴,但其實都比妳跟先生吵架還溫和的多,因為對象是孩子,孩子就是那樣子,他不像一個成年人那麼令人抓狂以及難以逆轉。

因此只要宣洩掉負能量,以及不要自己生出以上那些加油添醋的負思想,基本上這種情緒風暴是很好釋放的(更何況孩子偶爾乖的時候你還是覺得他好可愛)。只要不要在有風暴時傷害到別人就好。釋放負能量不代表過動症的問題就可解決,過動症也不是我們氣幾次就會解決的,因此重點在於不要因為情緒風暴而加重孩子的過動症問題。

以我自己的經驗,老是找朋友吐苦水是不好的方法,因為孩子的過動症是沒完沒了的,再好的朋友也不想聽日復一日的憤怒轟炸,而且,我也不想讓別人誤以為我的孩子很差勁,他也有可愛的地方,但是每次生氣才找別人吐苦水,好像孩子很爛,自己都覺得不妥。

要看你發怒時的時間或地點,以下是幾個我覺得安全的方法,自己也試過,而且都可以自己做不干擾別人:

去洗澡------如果可以的話就泡澡,不然也拿搓布仔細給自己全身去角質一次。洗出來氣幾乎都自動消完了,最快最簡單。

睡覺-------這是在臨睡前發生風暴的話,妳會覺得怎麼睡得著?但是睡覺確實也會消掉這種負能量。

看電影------看個片子,2小時候就忘記之前的憤怒了。

看漫畫或聽音樂------安靜的看線上漫畫也是一種紓壓,音樂就更不用說了。

外出逛街購物-------注意不要帶太多錢,免得怒沒洩完,錢倒是洩完了。

運動---------自己喜歡的運動,騎自行車,還是去散步?

翻閱孩子以前小時候的照片和影片--------我最常用,一方面藉機看看很久沒看的照片,一方面讚嘆一下以前好可愛,現在的氣當然就立刻消光了。

 

這些活動的特色就是可以轉移我們的注意力,而且不要有發展負面思想的空間,例如看書,我在盛怒時,喜歡的書也看不下去,反而眼睛盯著書頁,腦子都在編織負面思想。所以要去做一種活動,使你可以專注其中,就算是利用影音充斥自己五官也好,就是不要有發展負思想的空閒。

 

 

以上是我自己的經驗記錄,只是分享,也許大家有不同的想法或分享,也請提出來,因為身為過動兒媽媽,「成長」就是一直重複一樣的經歷,一直重複體驗失落和憤怒,再一直重複自我鼓勵,一直重複修正自己不夠好的地方,然後不知怎麼的,小孩就長大了,當他每長大一點,以前的某些症狀也會減輕一點,也許是我們努力有功效,也許是其他原因,日子就這樣過去了。但是因為這些點滴,我知道我也努力過,就算以後孩子還是狀況不佳,也不會再後悔自己「當初在他小時候怎麼沒再多做一點?」

 不管是不是過動兒,孩子都是單純的,是能受父母師長影響的,等到他長大,許多壞習慣累積起來才想要改?一定是一年比一年難,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