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個小蛋小時候的真實經驗。
他從嬰兒期起,就對食物毫無興趣。當他開始吃飯後,就開始了對我來說十分痛苦的餵飯大戰(這簡直可以列入這輩子的夢魘),一直到現在長到快升高中了,雖然早就不用餵飯,但每天我仍然要逼他吃飯,逼喝湯,逼吃足量的配菜。
為了要他吃飯,我從早期便不斷精進廚藝,也很積極自學烘焙,能做出令不愛吃飯的兒子賞光的飯菜,成為動力之一,不過最後我連食譜書都出過了,兒子還是不愛吃飯,也不愛吃甜點,我甚至懷疑只要我做的他都不賞光吧?
以上是題外話。
我常常看網路上的育兒文章:孩子不吃飯?給他餓,讓他知道沒吃飯之後的教訓。
以前我對這種文章總覺得有生氣感,會寫出這樣的論點的專家或是媽媽們,是因為你們遇到的小孩根本就是天使來著吧?所以你只要出一點狠招,天使就很快學會,讓你少了一個煩惱。
我家的狀況從來不是這樣。
以小蛋大約幼稚園時的作息來舉例(那也是我最艱苦的時期)
第1日:
早餐:喝正常一份營養奶
午餐:正常的飯菜---→結果吃不到一半就不吃了。好,不吃拉倒收起來,老娘才沒耐心追著餵飯。
下午點心時間:他餓了,但是剛剛沒吃完午餐,所以也沒有點心。
晚餐:因為他太餓了,所以比平常更早開飯,他吃了2/3份之後又丟掉跑走。---→不吃拉倒,睡覺前也沒得吃。(不過他當時都8點多就上床了)
結論:今天讓他自由不吃就不吃,餓就餓,也沒零食。所以一整日下來吃得食物都很少。
第2日:
早餐:正常一份奶都可以順利喝光。
午餐:還是吃一半就不吃了,不吃拉倒,告誡餓了不管喔!他很瀟灑就是不吃。
沒有點心時間。
晚餐:還是要比平時早開飯,因為他餓了,但雖然一開飯會迫不亟待吃很快,但後繼無力,最後還是吃不完就開始跑掉。
結論:好像沒有記取飢餓的教訓,餓就餓,所以今日該吃的點心和飯菜量也還是不足。
以上這2日的過程,可以無限循環。他從來都沒有過「沒吃完飯會餓所以下次要吃飽一點」這種邏輯出現!所以那些專家是從哪裡發現孩子一定會出現這種邏輯的呢?仔細想想,這邏輯根本毫不相關,在小蛋的腦子裡:不餓了就叫飽,不是吃完一份才叫飽。下次餓了就餓了,跟上次沒有吃完一份餐點有什麼關係?
當我用這種餓他的方式實行一週之後,你知道會出現什麼結果嗎?
1.他的食量變得越來越小,所以漸漸傍晚也不餓了,晚餐可以正常時間開飯不必提早。
2.因為吃得少,越來越瘦,原本紅潤拋拋的臉蛋開始消風。
3.營養攝取不夠,開始體弱多病,小感冒像接力賽一樣的輪迴上演。
4.決定不吃的東西更加的拒食,比以前更加硬脾氣。
當時我不信邪的不時「讓他餓」(其實是我自己氣炸),換來的是他長得又瘦又小又沒有蘋果臉,生長曲線永遠在最後3%,但他本人很開心,因為我不再逼他吃飯。
這時候請問如果是你,該怎麼辦?尊重孩子對自己的選擇?還是我要強制介入干預他的營養健康狀況?
最後我當然選擇後者,因此除了早餐喝奶很合作之外,吃飯就是親子大戰。為了取悅他,常常製造許多良好的餐前氣氛,選用可愛的兒童餐具,讓他聽音樂吃飯,聽故事吃飯,連點蠟燭吃燭光晚餐都做過。不過這種順利吃完一頓飯的時光勉強佔一半,另一半就是:罰站吃飯,面壁吃飯,去廁所吃飯,還曾經關到門外吃飯,或是吃到大家要睡覺了沒吃完不准下來(綁在兒童餐椅上)。
他也跟我一樣不屈不饒,有時候可以被逼吃完,被揍吃完,也有時候寧可在餐椅上坐上3個小時也堅決不吃完(下一餐都要開始了上一餐還沒吃完)。
對於逼他吃飯,我到現在回想起來都還有氣,實在是太多年了,每一天!
其實到現在我仍然每餐都要規定他要吃掉的東西,如果我不分配,他一定吃很少,不餓就是飽。午餐在學校吃我已經管不到了,晚餐一定要吃夠。
整個國小期間,每新學期開學的例行健康檢查,我都會收到一張「學童營養不良勸告單」(好像是粉紅色),因為他身高體重太落後,被懷疑父母放縱孩子在外吃零食所以不吃正常食物,因此要簽名這一張教導父母怎麼替孩子選好食物才能長得健康的衛教單。這對我這種非常重視食物營養和品質,幾乎餐餐自己煮,能買有機就有機的媽媽來說,無疑像是打一耳光,然後我大約就這樣被打了6年吧?(好像有1次有過關沒有被發衛教單)
以上吃飯問題,只是諸多教養問題中的一個鮮明的例子。
意思就是說,類似的問題也會發生在其他教養上,例如唸書寫功課。只要你不逼不拖不拉,他一定不動直到自己完蛋被處罰,絕對沒有「只要我現在不做好這件事,接下來就有更痛苦的事等著」這種邏輯出現。或是也沒有「只要我不多穿衣服,等一下就會過敏發作打噴嚏」
他的腦子裡缺乏需要「前因後果」式的邏輯觀念。因此只要遇到這種思維的,在他身上一律無效。即使他吃過無數的虧,也不見得會「記取教訓」,有時候你發現他似乎開竅,多做了什麼免除了後果,但那只是偶然發生,不是因為他想起其「因果關係」而做的努力或預防。
到現在要上高中了,經由這麼多年的生活經驗,他才開始學會很少的因果式邏輯,但還停留在很粗糙的階段。例如,冬天的下午要上體育游泳課,水溫偏冷會使他發抖,他竟然知道中午午餐要吃超級飽來抗寒(我初聽到時覺得好欣慰,這是因果思想耶)。
他在初夏會要求帶一件有帽子的薄T,因為他說同學都開電風扇狂吹,午睡時他覺得吹了會頭痛。
於是我習慣(也是必須)處處介入他的決定,為了不被說不尊重他,我會給他兩種選擇,沒有第三種,我也常常對他說,「我不是在問你要不要,而是問你選1或選2?」
所以一般教養書對小蛋大部分是無用的。也只能說很多教養書有用,根本是遇到本質良好的乖孩子嘛!以前常常會想要出借小蛋給那些育兒專家試試看,看誰要把他領去當天使教養實驗品吧!(根本就是媽媽自己想要丟包)(或是想打臉育兒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