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書記館 (2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螢幕截圖 2018-01-04 15.57.27.png這本書真好看!不知哪位臉書的網友推薦給我的?(如果您看見我這則貼文,請收下我的感謝)。當初,因為圖書館剛好有就馬上借了(因為家人生病因此我大量在找書補充抗癌知識﹍),借了之後才看了2章就決定要買了!看了那麼多癌症相關的書,有很多是直接的抗癌方法,但對我這個自身並沒有癌症的人而言,並非每本都讓我想收藏。BUT!這本我一定要收藏!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getImage在台灣一片風靡華德福教育的聲浪中,我要來介紹這本書「可汗學院」以及作者:薩爾曼.可汗。說起來因為小蛋已經國二了,早已經不可能再接觸華德福教育,所以我一向對於華德福是興趣缺缺,再好,也已經「大勢已去」,不但年紀無法重來(說實在以前還不夠紅連聽都沒聽過),我們也無法島內移民去爭取那微乎其微的入學機會。 所以絕大多數進不去華德福體系的孩子該怎麼辦?~~自求多福(跺腳)。

可汗學院便是我的自求多福。

文章標籤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花了一些時間(因為沒有很認真)看了此書,作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近兩本書(另一本人間是劇場),都讓我覺得愛不釋手。仁波切的幽默語氣,對我這種亟需幽默才看得下說道理的人,是很有用的持續力。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想了一下,不知這部片該推薦誰看?我不想大力宣傳也不想不大力宣傳,不想使用轉寄信發送諸親友,也不想不讓諸親友知道有這部片的存在。

因為,我看到一部恐怖片。雖然只看了一小段而已,就已經使我決定不再看下去。

只是那一小段,看過之後,感受到內心升起一股憤怒恐懼哀傷在我的內在的不知道什麼地方在發著抖。所以我不想轉寄這樣的情緒給任何人,卻又覺得這是很好的省思機會,怎能去斷絕他人感受內心衝擊的機會?因為每一個衝擊都聯繫著一種轉變。

於是我決定放來這裡,像姜太公釣魚一樣,讓你自己來決定。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633921632459328313 請到法鼓文化看此書介紹

首先呢,我要先說明這本書的書名和簡介都很不好(雖說可能直接翻自英文版簡介),完全會把一般人彈出此書之外,因為一般人根本就不敢接觸『死』這個議題,把它當成書名和介紹根本就讓普通人離它遠遠的,完全沒有拿起來翻閱的慾望。另外簡介也介紹臨終關懷,因為作者本人是做臨終關懷的,所以變成,如果你對臨終關懷沒有興趣,又更加不會想看此書。


可是這本書簡直是修行者的必閱書籍!請大家看此書時直接翻閱第一章或導讀,不必看序文(看完全書再回來看會更好)。作者只是利用他的工作(臨終關懷)裡的一些真實案例故事來討論人生問題,沒有宗教性的大白話,也常常看得我目瞪口呆,他用很棒的角度帶領大家來看待生命這件事,很新穎,非常引人深思!


我還沒看完就忍不住跳上來做簡介,因為要等我看完才來做介紹實在是浪費到大家的時間,此書的文字很容易讀,很多特別的小故事,但是內容非常具有深思性,往往讀幾頁就要思考一下,或忍不住做筆記。


我會因為這本書有很多心得會上來寫。但是在此之前,大家趕快去買吧!不用借,也不用在書店裡翻,直接買了吧!!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Nov 26 Thu 2009 00:47
  • 奇蹟



image 最近K完這本書奇蹟,介紹給各位,中文書名取的好,果然是奇蹟!內容敘述一位腦神經博士自己中風而且又恢復的故事,神奇的是她因為生理上的因素竟然進入了書中所謂的『涅盤』境界,(因為西方人可能不太瞭解所謂的涅盤是什麼,我們推敲結果,比較可能是進入禪宗所謂的統一心境界),這下神奇了吧? 至於其他更多的介紹請直接按下超連結去看,在此不再重複已經公開過的介紹資訊。

好了,看完書引發我和老蛋連續好幾天的辯論。我們辯論的主題如果硬要定名稱就是:用唯物主義的方法是否可以達到佛教裡所謂的開悟境界?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最近用很短的時間讀了『轉山』這本書,這是在圖書館排隊排了一年才輪到我的,帶回家反而是老蛋先翻閱,第二天他就去書店買回來了。

『既然要買怎麼不早說?我還等這麼久?』我拿著新書實在有點嘔。

『妳沒有借到我也不知道這本書值得買啊!』他說。這種看書買書的模式好像不只第一次了。

於是呢,我讀的是亮晶晶的新書。

滿訝異作者的文字很有文學氣質,不是我想像中的那種遊記。文字很美,情感很濃,一開始就打中少年時代曾經外出流浪過的老蛋,勾起了他的某種心情。輪到我看時,我卻看不出某一篇到底是哪一段話可以令他紅了眼眶?『那個感動的點在哪?阿怎麼看不出來?』我可是問的很認真,雖然聽起來是冷水一桶。


他說,因為我沒有流浪過,所以沒有那種共鳴。每個流浪過的人都會有一個不同的對人生的看法。『是嗎?』我懷疑著說:『可是我一樣對人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啊?』他想了想:『不,妳有,只是妳用自己的文字去流浪。』

他這句話我若有似無地想了好幾天。後來發現,對,流浪不見得就一定是外出或旅行,流浪可以說是一種形容詞,形容『獨自一人勇敢而且新奇,開放地去面對不可預知也沒有安排的未來,並且去接受它(接受自己的生命)』的一種過程。那麼,是的,我的人生中有好多個流浪。

既使是現在,我仍然不時地在流浪。最好的例子就是第一次自己去陌生的禪堂當學員,第一次去當義工,第一次去參與某個全然陌生的活動………不是經由別人的鼓吹或介紹,也沒有多做安排或預習,就只是很單純的『我想自己去體驗會發生什麼事?』的心情。 每當我想在人生做某些改變時,我會找一個當時可以實現(執行)的方式去『流浪』。

流浪可大可小。像作者這種幾乎玩命的流浪法,身為母親的我是非常不贊成的,把命玩掉了就失去流浪的意義,去親近危險時刻也許收穫會很大,但是可能付出的籌碼也很大,可以流浪但不該冒生命危險。(也許有人說就是這種放不下才無法真正的流浪吧)等你身為父母就知道了。

如果你正想流浪,或是沒想過要流浪,建議瞧瞧這本書。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uk2007ba這是2007年7月7日出現        uk2008ac2008年5月8日 uk2008bz32008年8月8日出現。難道麥田圈製造者也搞幽默嗎?

2012970014008b最近在讀這本書:麥田圈密碼    然後,真的好奇的要命!真的好難過啊!搞的最近好像在參話頭一樣,心裡頭超悶的。

然後這本書其實還談的滿深奧滿難的,也就是說有一種『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也就是說恨自己的數學太爛,看不懂關於數學上的解釋,但是這一點都不影響對這本書的好奇度。很好看,不過不算太好讀,唉,該怎麼說呢? 以後會想買這本書。ㄟ?為什麼現在不買?因為買了沒人會看,實在是字多又難懂,我倒是想買給以後的蛋蛋看。

麥田圈有人偽造的,但大部分都是非人為的,這兩者非常好辨認,人偽的麥田圈圖形精準度不高,麥子倒下很混亂,而且被作者笑稱是麥子大屠殺,倒下的麥子一定死,而非人為的麥田圈裡倒下的麥子都沒死,還可以繼續平行長,所以農夫還能收成,據統計,麥田圈裡的麥子還會長的比同伴好,農夫不損失。

這裡是一個國外的網站,收集了歷年來的麥田圈圖形,成為麥田圈照片館,很棒!

好多耶,覺得說不出來~~就是整個悶啦!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370007568b印度聖境旅人書,柿子文化出版,作者:陳師蘭。林許文二

這是最近在看的書,很厚重扎實,印的超級精美,很有收藏價值。這輩子可能去不了印度,但這系列的書則可以彌補去不成的遺憾。

書裡圖片又多又大,從佛陀的出生地開始說故事,一邊讀佛陀的生平事蹟,一邊參訪現址的遺跡,一邊閱覽經文上對風景的描述,一邊對照照片中原址的山光水色,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佛陀當時看的就是這片美麗的大地,雖然人造的建築已面目全非,但這片光影,這座山林水波,卻是一模一樣的美麗寧靜。

真的很美麗,和我們習慣的台灣風景截然不同,難怪大樹下是那樣重要,難怪河水是那樣重要,難怪要在石窟中閉關。也可以體會佛陀行腳走過多少的辛苦,他沒有固定任何一處,既使入滅之前拖著虛弱之體還走了那麼遠的路。直接看到是這樣子的路,突然覺得有點心酸。

書中對照許多經文和中國法顯玄奘去到當地的遊記,除了風景之外,也有很豐富的內容,很有深度,也說了許多佛經裡的故事,一面對照場景,這是一個學習歷史的好方法。

看著書,有時候可以感覺一種落寞,某些千年前的大城,現在已經荒煙蔓草渺無人跡,僅能靠文史的記載去憑弔它的繁華盛景,就是在這片遺跡中,留下佛陀的遺教,一切諸法無常,無我,本性空,這樣的教誨依然在千年後如此的動魄心弦,毫無減損。當時佛陀在這裡說的法,像一顆核子彈,爆炸了,它的影響力竟然可以飛越數千年,擴散到一個遙遠的小島,我身上。突然很感恩這中間傳法下來的歷代高僧大德,歷代捨命保護佛陀遺教的人,是大家共同守護了法寶,使得佛法就像在這片悠悠的美麗天空,茵綠草原中,吹來的一陣菩提樹下的涼風,千年之後依然透心涼。

雖然佛陀教我們要離相,世間一切如夢幻泡影,去憑弔遺跡或朝拜遺跡憑添的一種騷動,就算是未悟者專有的詠歎吧!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各位!這三本書實在是太好看了,雖然之前也都看過佛陀的傳記,但這三本一套的傳記寫的真是活潑生動,從沒見過!(其實讀過的版本也沒很多)前兩本我K的速度超快,很流暢易讀,最後一集更是精華!

     這一套書不但把佛陀的故事描寫出來,而且也依照當時佛陀四周發生什麼事才講了哪些經典,因此特別可以知道佛陀宣說此經當時的心境,以及是對何人而說的,使的我讀畢之後反而想找那些經典來看了,經典變成是很有感覺的教典,而非從前冷冰冰的理論。

    作者更穿插在故事中提到佛陀的身教言教,所以讀者不但是光看故事,還能用故事的方式去理解佛陀的教義,對我更重要的是:大白話。就像在你面前用口語的方式跟你說話一樣的易懂,那些教義忽然變的沒有文字距離了。(對,我就是討厭文言文啦)

    另外作者取捨的故事中去掉了許多神話以及神通的部分,讓佛陀更以一位平凡者來顯現,就像你我一樣,佛陀也是人,他的四周也一直在發生很多事,可是佛陀是怎麼去面對的?更能知道佛陀的戒律那麼多不是沒有原因的,本來僧團是無戒律的,誰知道人一多問題就來,有的人都出了家還回去讓妻子懷孕,好給母親一個留種的交代,沒有戒律,在很多時候是難以判斷這是不是對的或是該做的事?(畢竟很多事並非像犯罪那樣的明顯能輕易判斷是非)佛陀也一直受到考驗,有僧人出了錯,才定一條戒律,所以戒律看起來那麼多,絕不是佛陀沒事坐在那裡去設想一個出家人不能犯哪些錯?其實是為了保護後來的僧人不要再去犯一樣的過錯,有個評斷的標準。

    從故事裡頭看的出來,佛陀是個很活用的人,也就是說,今天不能做這件事,不代表以後環境變遷後依然不得做這件事,所有的思考都是活的,教導也是,不像我們現在所見的白紙黑字,一個字都不可以違背更改。這不是說我們就可以亂改,而是要抓到佛陀的本意,而非死死的墨守一些不合時宜的觀念,佛陀的教誨都是要讓人更自在更自由,現代很多人反而變的很死板,只呆守著戒律,腦子更加呆滯。(這讓我想起聽過一些故事,例如素食者在非素食餐廳,但是有供素餐的小菜裡不小心吃到一點點蔥花,就把老闆廚師全叫出來大罵害他破戒之類的,不然就是吃素的婆婆臭罵媳婦用煮過葷食(但是已洗乾淨)的廚具為她煮素食)(這類的大小事時時都在上演啊)

    佛陀的所有教法都在令自身更和平自在,讓旁人更愉悅祥和,違反此道,其他都只是東施效顰吧?

    看了這套書,很想再去看更多的佛陀故事,因為佛陀故事太多了,這一套書能擷取的只有少數就已經如此精彩,不但看了有趣的故事,還順便從故事背景中學到佛陀的指導,光是學書中提到的教義我想就可以暫時將其他書都先放下了。已經夠多了。

    最後一集提到的教義更多,像故事一樣的看教理,可以看好幾遍慢慢吸收,讀起來很有親切感,更可以適時的洗洗眼睛,很好看!

    看完之後就想去讀佛陀的十大弟子傳,這些人名和背景突然都很熟悉,可以拉近某種距離,更可以因為這套書做很多延伸閱讀,例如我真的想要看看阿含經,或是其他大弟子的一些身教。

    經由故事,佛陀的一生很令人感動,並非他做了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那樣的平和,平易近人,與人接觸時都是『怎樣說可以對你最好?』『怎樣可以幫助你脫離苦海?』佛陀幾乎來者不拒,特有耐心,僅管是一般人不在乎的小童或賤民,他都可以一視同仁的付出一樣關心,而且是用他的一輩子。看完此書我另外還很感動的是自己已經是佛陀的弟子,並且未來以及後生都還要繼續成為佛陀的弟子,很高興可以與這麼多千年前的佛陀以及所有高僧大德都有一份法緣,實在是太感動又感激了!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age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8&ClassType=1&CommId=1529

     我們家裡聖嚴師父的書非~常~多,不過我挑這本來介紹的原因是,我自動的要開始看第二遍。自從當下的力量完畢之後,目前我的程度就這本書可以給與很強的重擊,其他師父的書,重擊力道過強的看不下去,過輕的看完就忘,就這本,剛剛好的重,剛剛好讓我震撼,剛剛好讓我像看當下的力量那樣的發呆。

     不過,這本書不太適合給尚未開始禪修的人看,有一點浪費時間,頂多增加一點禪修的知識而已,禪門的第一堂課比較適合給尚未開始或剛剛開始的禪修者看(輕鬆又好看喔)。但也不是說我就已經入門或是多厲害夠格看這本書,只是這本書剛好在這時候讓我眼睛發光覺得嚼之有味。

     禪無所求是一本解釋心銘的書,心銘是古代禪師的一段文字,境界很深,我幾乎沒理會原文說了甚麼,因為師父講解的實在有趣而且深入淺出,又很會舉小故事當例子,它是集結師父在美國對當時的禪眾做的禪七開示,原以英文作紀錄而且出版,近年才又從英文翻譯成中文,我必須說譯者翻得太好,一點都不覺得和師父的原意有所隔閡,連幽默都可以翻出來,而且是口語化的文字,非常順暢,不會因為觸及較深的道理而覺得難以理解,書中還是有許多使我不解的內容,但是那是我個人修行未到的問題,全然不是因為文字翻譯的問題。這一本推薦給即將要去打七或已經打過七的人看,對我而言這本書也很難劃線做重點,因為常常整頁觀念都是重點,不是句子。

     禪修的文字和一般佛理書完全不同,不太是佛教徒但是對禪修有興趣的人不用害怕一翻開書就有一堆很宗教或是洗腦類的文字出現,這本書不談佛陀,不談佛陀的教義,不談做好事那些道德教條,甚至不談佛學(這就是我喜歡禪宗的緣故),它只談你自己要怎麼面對自己? 怎麼處理自己的心思? 要怎麼做才能開發自己未知的悟境? 怎麼下手? 會遇到甚麼困難?

     就好像很多宗教書都告訴你要去天堂或是像一個天堂般的好境地,所以告訴你那裏是甚麼樣子,去到那裏之後會怎麼樣,你又會變得多好多妙,使你產生想要去的欲望。不過這本書或是禪宗大部分的書卻完全不是這樣,禪修是教導你如何開發自己的內宇宙,如何使自己的靈魂有更好的品質,自己做,沒有外力安排道路,沒有神通捷徑,沒有僥倖或神蹟,你只有你自己,而那是你最大的價值。

    禪修完全是開發內我的行動派,是自覺的內我,清醒的內我,無限的內我,然後發現原來沒有我。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寫到這一篇,進入了這本書作者花了最多篇幅與譬喻的主題,但是這個全書的大主題我卻苦思許多天,很難分享,因為太難講得清楚完整(可以細分許多項目),也容易讓第一次聽聞者升起防衛心。

 

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對同一件事無可自拔的上癮

那就是『思考』。

上癮的意思便是:你沒有停止它的能力。它比你還強。

『思考』本來只是我們的工具,可是我們對它的濫用以及誤用,使它強大到佔據了我們真實的自己,讓人以為思考就是活著的指標、存在的意義,我們被思考附了身,拼了命的去追求思考所產生的偏差目標,那就是要你不是享樂不然就是受苦,要你緊抓著過去和未來為定律,要你拼命給身體五官所感知到的任何東西貼標籤(一直在分辨),然後把你累的要死,讓你以為活著不過是如此而已。

你不太同意對吧?因為你用被思考附身的腦子看這幾句話,理所當然的升起防衛之心,思考哪那麼容易的投降?

舉個例子。

每個人都追求過快樂,管他是何種形式的,可是當我們傾全力努力用功讀書或賺錢拼死拼活來達到某個以為得到了就會快樂的目標時,咦?這個以前幻想中的快樂好似沒想像中的那麼快樂,為什麼還是感到某種空虛感?如果真的擁有了快樂,為何還需要繼續追逐下一個快樂感?思考會強迫你無止盡的對外界渴求,它讓你感到需要與匱乏(當然也包括恐懼和憤怒)。

那個不滿足的,感到空虛或無奈的是誰?為什麼每個已達到的目標都還是少了點什麼?難道我是這麼的貪心與不知足嗎?

其實真實的你所需要的,並不是這些外物能給的虛幻的快樂(尤其是物質上的)。

『思考』不停的製造噪音,不自主的在你內在喧鬧不休,哪一天你可以擺脫它的控制,你才能擁有真正的寧靜與祥和。

這又和佛教的禪坐不謀而合,打坐的時候要幹嘛?正是努力的讓自己保持清醒而且什麼都不想(有人反問:什麼都不想能幹麻?^^)。做過的人就知道這有多麼困難!要保持五分鐘內不起一念,還得要長期都有修行的人才容易辦的到!我曾經很不服氣的覺得,一定要打敗我的思考,就五分鐘不准想任何一事!要想五分鐘後再想!

結果,真的很困難,常常被打敗在很無聊的小事上。只有在禪堂長時間打坐,禁語之後,我才做的到五分鐘內不起一念。

保持不起一念的時候會發生一件很奇怪的事:時間消失了!感覺才坐一下下,一炷香就到了,引磬響的時候還以為法師算錯時間了。

可是當雜念四起的時候,覺得應該過了一炷香(45分鐘)的時間,偷偷看錶:『什麼!?才過十五分鐘?』時間慢的坐如針氈,恨不得跳起來走掉。

所以『思考』必須要以時間來餵養。

你試試看,可不可以思考著一件事是沒有包含過去(過去得來的知識、經驗或習慣)和未來(希望、預想或計畫)的?

我曾經很蠢的一直在分析自己平時的心念,不相信找不到沒有過去和未來的思考。

『昨天老師說蛋蛋不乖。』這句話一開頭就是過去,打叉叉!

『下次去吃那一家麵好了。』一開頭就是未來,打叉叉!

『手工皂裡不要放太多葵花油,容易壞。』這句話含有我過去的經驗,還有少許對未來的期望,打叉叉!

就連我現在思考著寫下文字,都是憑藉著已經讀完的書中的知識,是過去。所以我們一日的思考活動都是在有時間觀念的情況下才持續的,然而,真正的理解與瞭解卻是在沒有過去和未來的狀態下發生的。

往往我們讀到一句很棒的話或知識,就會思考一下,然後靜止,然後覺得心領神會『嗯,我知道了。』,我們要在無時間點的當下才會獲得知識或體悟。

大家常常說:要把握時間,不要浪費時間,時間很寶貴。其實我們磋砣掉的不是時間,而是當下,每個當下都是最珍貴的一剎那。其實我們的潛意識裡是知道這個道理的,不過我們從來不拿到檯面上來說。

當下是個力點,它可以幫你擺脫思考的禁錮與時間的糾纏,擺脫的時間越長,你越有平安與喜悅,你越沈靜而有智慧的懂得利用思考去完成事情,而不會陷入思考以為它就是真實的你。

 因此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是不對的,應該是『我不思,我才在』。把思考變成客位,真我(智慧)才會回到主位。你不思,你不會死,也不會變笨蛋,意外的是要這樣才能活出真生命,才能展現你的本來面目,佛教說這就是佛性,所以人人都是未覺醒的佛。

(要思想死掉,思想一定會跳腳,不停的攻擊這個邪說異端)

安於當下,就不會沈溺在過去的事件中,不會將自己的一切投射到虛幻的未來去,或是把未來還沒發生的事拿到現在來擔心害怕,大多數人都過頭了,所以我們或多或少都對事物有恐懼感。

書上說:

所有的負面情感和時間累積都是否定當下而造成的。例如不安、焦慮、壓力、憂愁等等這些恐懼都是由太多的未來不足的當下造成。而愧疚、憎恨、懊悔、怨對、悲苦以及不寬恕則是太多的過去不足的當下生成。(發現一句話需要咀嚼很久吧?所以我看了一年啊)

擺脫我們內心那個喧鬧的思考,進入當下,你就能擺脫一切的問題,而用真正有智慧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再去製造下一個新的問題。

有沒有覺得腦子好累?思考從沒被如此挑釁過,所以你需要好好靜下來,想一下,然後保持安靜的淨空,那就是當下,看看當下會給你什麼力量?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幾篇文章我提到要對自己有信心,這個自信心不是『考試要有信心,你做的到』的那種自信心,是比較深沈的,對自我生命與自我心力的信心。有了這個認知,我們才能不再透過外界的事物尋找自我的身份感,不再從社會地位,人際感情,事業學業,性別成就這類的『苦』之中獲得自我的存在感。(思考延伸1:為何說這些是苦?)

為什麼要從好學歷,好工作,好薪水,好婚姻等等的事物中才能覺得自己是有用的人?自己是有力量的人?自己是有智慧的人?

沒有這些外力的附加,一個人難道沒有他自己的生命價值嗎?沒有這些外力,你就覺得自己活著沒有意義嗎?

不是吧?

一朵花有沒有它的意義?一隻小蟲有沒有它的意義?那人有沒有他純粹的意義?

我們要怎麼樣一邊過著社會化的日子(一樣還是要工作求學),但是卻不被捲入,不被對號入座的去誤以為自己真實的存在價值是建構在外力(社會活動)之上?

我們很容易去和受苦的身份認同,我們習慣執著在痛苦之中不願離開,所以人們沈溺於負面的情緒裡,不願出來。

就像許多社會事件,加害者都死了,受害者還不肯原諒,還沈溺在仇恨的傷痛裡不願離開。很恨沒錯,可是離開就真的得救了(難怪獲得救贖很困難)。這個例子也許太不一般性。

每個人多少都有過痛苦的過去回憶,如果多年後的現在回想起來還感到痛苦、感到情緒起伏、或是感到懊悔,就表示你還沈溺於痛苦中,是你緊抓不放,不是上天待你太薄。別人射你一枝箭,你還把箭拔起來持續戳著自己,說對方讓你這麼的痛。

就好像演戲:『不要,我不要幸福快樂!那些痛苦的過去值得一再回味無窮!我一定要保持痛苦!你看我是多麼可憐!你看看我就是這麼的苦!』

這樣的東西會引起負面的情緒,不正面處理它,它不會消失,只是累積。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生病。關於痛苦,經過它,感知它,卻不要品嚐它,思考它。發生在生命中的『壞』事,就要讓它來讓自己開悟。(思考延伸2:有絕對的壞事和好事嗎?)

這讓我想到聽法師說過的話: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沒有先有這些大菩薩,怎能成就菩薩?我們這些大菩薩經歷的這些『壞事』,可以讓自己悟得什麼?可以給其他人什麼正面的刺激?每一個痛苦都埋藏一項智慧,痛苦嚐了,智慧得到了沒有?

受苦不是去回味的,離苦的方法正是釋放自己的不甘心,自己的心從苦當中自由了,人就進化了一步。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書中的東西無法在這裡講完,句句都是重點,所以也無法重點分享。我原先一邊看書一邊畫線,好笑的是越看到中間越無法畫線,只能圈頁碼,因為整個觀念都是重點!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看聖嚴法師的書,無法畫線,只好圈整頁。所以我無法跟你說:『這本書我覺得哪句話說的很好……』因為如果只有一句話,那不但不夠力也搔不到癢處。雖然如此,我還是要抓一些書中的東西來此分享,既使三言兩語會失了原味,還是冒險一說。(冒大家看過之後覺得是無聊的話的險)

書裡分析了許多的事,舉了各種面向,但是一切的解套方法就如同此書的書名,更是『拋棄對過去和未來的執著,把當下變成你生命的焦聚』

說穿了,跟佛教的修行是一樣的。

不清醒的我們對生命是沒有『選擇權』的。

因為沒有清醒,人就會按照一定的方式思考、感覺和行為,最後還是會到『你就是會去到』的結果,我想這也是算命會準的原因,(這又讓我想到做心理測驗,完全順應著自己的習氣而走,最後看結果果然和自己很像,還很高興的覺得這個測驗很準,現在想起來真的是一件很蠢的事。)好像不論怎麼『選擇』都還是走在既定的命運上,好像一套固定的程式,一遇到什麼狀況就有既定的執行方式,最後還是預料中的結果。

因為我們並沒有做選擇。以為做了的選擇其實只是順著自己既定的習慣在走。就好像面前有兩道菜只能選一種,因為你不愛吃魚,所以一定選擇旁邊的雞,這種情況不叫真的選擇,而是順應原有的習氣而做的假選擇。

如果人真的有『選擇』的餘地,誰會選擇讓自己的人生痛苦、失敗以及受傷害?你會選擇身心自在還是恐懼不安?選擇祥和喜悅還是憂鬱惱怒?

佛教裡稱這叫做『業』,業本身並無好壞,因為善業有善果,惡業有惡果,這是自然界的定律,不是佛教的規則。有的人的習氣使他一生順利成功,有的人則是自怨自艾,要不要超越自己的慣性,要不要去做一個善業,完全是個人意願的事。所以為什麼說要對自己有信心,為什麼說每個人都是巨人,因為只有你可以做到超越自己,讓自己脫胎換骨,清清楚楚的覺醒。

不是未開悟的人就是100%不清醒的,有時候人生的關卡中做了超乎的決定,通常都是清醒度很高的時刻,那不見得都是深思熟慮仔細推敲的,有時候就是突然去做了,就改變了一切。所以『修行』才有持續的必要,每清醒了一點點,下一個事件的選擇度就多一點,也因此,修行者的命盤皆不準,不準的不是算命師,而是清醒度會影響著自己不可測的命運,每個下一步都是拋棄了慣性的方程式,是全然的未知數,所以最有力量的人就是『自己』!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當下的力量:找回每時每刻的自己


         陸陸續續的花了一年,終於讀畢『當下的力量』這本書。 (我看的是舊譯本,圖中是新版本)


花這麼久的原因不是書不好看,也不是我看書慢,而是書中隨便一句話都會讓我受到震撼,我必須消化一陣子才能再往下看新的句子。

又加上這一年來也在書外的世界接受同樣的震撼。這一本沒有宗教背景,一個德國開悟的人寫的書,竟然與禪堂裡法師教的道理一樣,與五年多來所聽聞的道理一樣,只是一個以常用白話文呈現,一個以佛教語言呈現,說的,都是同一件事。因此看書的一開始,雞皮疙瘩的流竄簡直多到不可思議。

早期愛讀的賽斯書(三十多年前美國人所寫),羅桑倫巴(民國初期的西藏喇麻),到佛陀的經典(兩千多年前在印度),老蛋的話(五年來在家裡),還有近期受法鼓禪法的教導(台灣的聖嚴法師及其弟子),對照手上的這本書(當代的德國人,現居溫哥華),很恐怖的一個串連就是:他們用不同的語言與背景都在講著同樣的一件事!!

所以我們要進化的那個『地方』,是一樣的,只是親近宗教會有很多宗教語言和方法,只是很容易誤以為:『唉,這就是佛教說的事。』可是當你也同在不同文化與時代的靈性導師身上看到用非佛教的語言說著同一件事,那意味著什麼?

真理是存在的,事實是存在的,聽起來很籠統或離譜的什麼修行開悟-離苦得樂-無我境界………隨便什麼老生常談。。。。都是真的。不管你身在何處用什麼方式走往圓心,圓心都應該只有那一個。這才能放諸四海皆準,所有生命都皆受用,經由這個發現,間接證明這個圓心是存在的,所以圓是存在的。

所以『修行』可不是一件被洗腦的事,不是某一個團體裡的作為,不是某一個信仰,不是某一個文化現象。而是要不要讓自己清醒的知道整個生命的事。

而這麼多的性靈導師不約而同的都叫大家要『醒醒哪!認清世界的真相呀!』,使我在很早之前就一直受到好奇心的驅使而走到現在。就像賽斯一開始曾說,他寫這書給世人的目的只是希望能喚醒一些鴕鳥願意把頭從沙子裡拔出來。

這些人的書有股神秘的力量,就是讓你越來越有自信心,這些導師們透過語言或文字的背後,是一股強大而且跨越時空的正向心念力量,在影響著聽聞者的心靈。所以我每次看完這類的書或聽聞開示,很神奇,合起書來雖然還是在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可是卻會受到充電與鼓勵,不會像看某些電影或小說結束,挑起了內心的感傷而有一股說不出的悵然落失。

我相信佛經也一樣,只是年代久遠,翻譯的文字又有些許包裝,又經後人加註,所以比較失去那種直接的正向力量。(因為我不看原文經典啦,經文的文言文好難)可是直接看看的懂得六祖譚經,厚厚,那種正向力量就有了。

所以多看這類的書是有益的,除了思考,還能汲取已悟者正向的力量,強而有力,就像世界沒有變的更糟,是因為古今中外有許多人正向的心力量還在流傳,還有影響力:而世界似乎越變越糟,是因為活著的現代人一直在製造越來越多的負面心力量,而且還傳播到未來。

我們要做哪一種人?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方智出版

    這是前陣子用飛快的三天速度看完的一本滿滿是字的書。

    我不知該怎麼說這本書好不好看,因為它很特別,這是一位女心理醫生的細膩自傳,我覺的因為她是心理醫生的關係,所以作者可以用一種幾乎是顯微鏡式的方式在剖析書中提到的事物:物質與非物質的世界,人與人之間奇妙的牽連,夢的未知世界,超越科學的輪迴。。。。

這本書全然的非宗教,卻用細膩異常的角度在『實證』另一個未知的領域。

    常常,我因為她那細膩的分析(很心理學式)而得到一些自己尚未感知的精細想法原來可以用那樣的方式去做思考。

換句話說,她讓我知道可以如何的去細分自己的心緒,這是很難的,一般人其實都不瞭解如何有意義的分析自己,瞭解自己。可是她不是在教讀者如何分析,她其實是分析自己,從這裡我會反省自己而得到某種啟發。

    如果你對『分析』本身沒興趣,那這本書恐怕就有五成是不好看的了。

另外,她用很科學和理智的方式在處理自己『與生俱來的超能力』,她沒有瘋掉,但她該如何與自己的特異體質共處?並且把它變成工作上的助力?

    這本書的後四分之一都是作者本身遇到的案例,這些部分我就沒仔細看了,我個人覺的比較無趣,除此之外,前面部分都像看小說一樣的,很順暢有趣。經由作者那麼細膩的自我分析,彷彿也可以對自己的過往生命做一些檢視,童年時期,青春期時期的自己的心裡背景,作者對此著墨甚多,也許有點囉唆,可是我倒能事先預習自己小孩未來會遇到的一些反抗心理,至少對我有另一種功能,因為我的青春期還滿乖的,沒有作者那麼大風大浪,哈哈。

    看完書之後我有一段時間超認真的注意自己的夢境,在一週之內,還真的出現了三四個非常有分析意義的夢境,其中一個後來證實還是預知夢呢!看來那真是一個未知的領域,但是只要我不在把注意力放在作夢上,夢又恢復平常那樣,想不出什麼有意義的來了(其實是有意義的醒來後都忘記了)。

 書中有非常多精彩的語錄:

『我們的智力(智識)累積往往要花費極大的代價,那都會消耗我們(生命)的本能』

『生命的快樂在於發現,而不是預先構想每一個未來的行動』

『覺醒是一種勇敢的行為,一旦懂得越多,就覺的要學的東西越多』

『用理性和理論不停的繞圈子,而自己的靈異能力卻能像雷射一般,對準目標精準的穿透問題的核心』

『生命的無常使生活的細節更加突出與鮮明』

 

看起來好看嗎?還有更多只對你發光發亮的話埋藏其中喔!

 

 

以下是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的簡介:

 

    一個動人的真實故事。

從童年開始,不可思議的預知能力,以及所做的夢幾乎在現實中都會實現,使她將自己和人群間築起了一道牆。成為醫學院的學生後,她讓自己埋首在絕對的科學中,以抗拒自己那「可恥的祕密」。直到預知到一個病人會自殺的前兆,才使得已經是心理醫師的她,對自己珍貴的天賦價值得到了證實。

    在她生動的道出在她生命的旅程中的一切,你看到了一個人如何從漠視到了解,從孤獨到平和,從失望到希望。「並不是只有那些特別優異的人才會擁有這些天賦這種子早己種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著這多面的、燦爛的、豐富的潛能。」正如她故事中所告訴你的,茱狄絲.歐蘿芙醫學博士現在將教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察知你自己的靈能經驗,鼓勵你喚起自己的超凡洞察力,和如何以特別的心力練習、冥想、祈禱和夢的解析,打開你的視覺和拓寬你的能力。你會和她一樣,很快的重新檢視你的生命,你的信仰,你的未來……及你自己的神奇潛能。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早的紅色染料是怎麼來的?你有想過嗎?

     所謂的『洋紅』就是指正紅色,亮度很高的那種正紅色,這種顏色又有個名字為『胭脂紅』或是『胭脂蟲紅』,對了,沒錯,這種紅就是來自於長在南美洲仙人掌上的一種小蟲,蟲體是有硬殼的白色扁圓狀,把牠壓死了,牠的血就是鮮豔令人類著迷的洋紅色,所以牠是一種價值很高的經濟昆蟲,每年有上兆隻如雪般的胭脂蟲被農場採收到工廠去,把牠們榨成汁,或是乾燥後磨成粉,成為顏色索引第十四號上的那種顏色。而能採收榨汁的蟲,都是懷孕的雌蟲,因為公蟲太小,而且壽命只有兩三天交配完就死亡,於是存活下來的雌蟲就是人類的目標。

    這種紅至今都還是很珍貴,從畫家的顏料,衣服的色染,化妝品中的口紅,到可口可樂中的食用色素,都來自這種蟲。

    我在曼陀珠上看見過使用胭脂蟲紅當草莓口味的染料,我想,這種無毒的顏料已經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了,可是沒來由的感到噁心,說不出的噁心。

    這本書是一系列的其中一本,討論紅色的來由,從中古時期的西洋藝術史說起,人類如何迷戀紅色,如何發現與取得自然中的顏色,成為一種工業。這在一開始時轟動世界,大家都想知道這種美麗的顏色到底是從哪裡來的?不過當時壟斷市場的西班牙人堅持那是商業機密,什麼都不說,一直到十八世紀末秘密才被揭露。這本書中說明了當時的這段故事。

    之後的紅色來源也有很多,例如用茜草或是硃砂,以及後世的化學染料,書中都以傳記的方式做簡單又重點式的介紹,畢竟這本書就是在介紹『紅色』。

    這本書比我想像的輕薄短小,站在書店就能翻完,如果你想看看胭脂蟲的照片,建議你去看看,知道一下為了人類而犧牲的這些小蟲長什麼模樣吧!

 

以下是摘自時報網站上的簡介:


紅色──尋找胭脂蟲

為什麼世界上最古老的紅色顏料,現在只存留於女人的雙頰、殷紅小嘴,以及櫻桃可樂?這得從一種小甲蟲跟仙人掌之間的「殖民」關係談起。刺梨必須生長於攝氏二十五度和有少許雨水的環境裡,胭脂蟲養殖者將蟲子置於仙人掌叢下養五個月,再以空氣壓縮機吸取「雪花」般的成蟲,讓仙人掌休息兩、三個月後,同樣的人工蟲害再度循環。

新世界與舊世界的胭脂蟲身世不同,命運也天差地遠。舊世界的蟲子寄生於地中海的一種櫟樹上,自古從波斯及美索不達米亞運至歐洲、中國,成為類似絲路的昆蟲貿易路線。舊世界的蟲子以醋浸泡,新世界的蟲子則以日曬加工。羅馬時代的西班牙人把一袋袋的胭脂蟲當稅金繳交給羅馬人,等到新大陸被發現,西班牙殖民者轉而嚴格要求中南美洲的原住民交「紅稅」,全數運回歐洲交易。

單在西元一五七五年,大概就有八萬噸的紅,以咖啡色乾燥丸的形式運抵西班牙,而運送的船隊後來成為著名的「胭脂蟲艦隊」(red fleet)。接下來的四分之一世紀,每年的船運量大概是在五十到一百六十噸之間上下波動,等同於每年幾兆隻的昆蟲身軀。數量不僅得看氣候和市場需求,而且端視當地工人的健康狀態。每當感冒病菌襲擊美洲,紅色蟲子的收穫量就會大量減少。

到了十八世紀,西班牙人壟斷的紅色秘密,被一位冒險前去墨西哥、滿腔愛國熱血的法國人揭發,只是缺了胭脂蟲不可或缺的宿主──仙人掌,要量產豔紅染料,談何容易。後來英國人差點成功,只是陰錯陽差,錯選品質較差的巴西胭脂蟲。

作者從英國知名風景畫家透納畫布上的腥紅講起,循著胭脂蟲歷史,穿梭於仙人掌叢、紅色染缸、煙霧瀰漫有如地獄的汞礦場與畫廊之間,述說一則最為鮮豔卻短暫的顏色的故事。所謂「血紅」,真是由血液做成的,只不過那是蟲血。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ReadingTimes/ProductPage.aspx?gp=productdetail&cid=mcea(SellItems)&id=IN0034


我想,我會盡量避開食用紅色的東西吧!至少一定要看看成分說明,不過現代工業科技已經這麼發達,是否真的還從蟲體取得顏色,這我就不知道了。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色牧人的綠色旅程

柿子文化

http://www.persimmonbooks.com.tw/books2.php?category=01&anumber=b00010%20%20ISBN:9572944096

    愛吃肉的,看到這篇別急著跑,鴕鳥心態並不會讓你日後免於成為疾病的獵物!

 

    作者讓我們瞭解了美國養牛農場裡的真相(他自己就曾是養牛業者),他們是怎麼養出口感軟嫩又多脂肪花紋的牛?
    正常的牛肉質不會是那樣的,所以他們都是用違反自然的飼育法,包括讓牛吃動物性高蛋白粉,也就是說,現在的牛都不是吃素的了,結果造成恐怖的狂牛症病。(雖說美政府已經下令禁止使用,但是作者說鄉下的農夫不得百分百都遵守)以前我以為狂牛症既然是病毒,那把肉煮熟不就好了嗎?結果,狂牛症的傳染途徑是蛋白質,所以,不管你怎麼煮,蛋白質還是蛋白質。
    而且,萬一吃到有問題的肉,它會在人體中潛伏幾十年才可能發作(這一點目前醫學仍難確定潛伏其到底會多久),對於牛隻也是有好幾年的潛伏期,所以,恐怖的是,可能某隻牛染了病,可是在牠還沒活到病發時就被送進屠宰場了!
    還有,讓肉牛吃穀物飼料,不再用青青牧草。
    我前幾天去大賣場看到美國牛肉的廣告標語上說:穀物飼育,沒有草腥味
    天啊!不讓牛吃草就是不健康的行為,所以牛隻不需要反芻了,牛的身體自然也就不健康,為了讓牛健康,自然又多餵了一些東西讓牠健康。。。。
    牛奶也是,正常的牛一天分泌的奶量是差不多的,可是商業化之後要大量生產牛奶,所以就要打賀爾蒙增加產量,可是藥物強迫分泌奶汁的牛身體裡的骨骼鈣質都被分析出來生產奶,牠們正常的身體根本不能負荷那麼大量的產奶,所以那些牛都得了嚴重的骨質疏鬆症,站著都會骨折,所以改善方法,就是讓母牛補充高營養的人工飼料,這又是干擾自然法則。。。。
    只要干擾自然,疾病就產生了。
    還有養牛對生態的迫害,也是超乎大家想像,作者還因為公布這樣的真實內幕而被告上法院呢!

   再者,一隻牛,兩隻牛被查出有狂牛症,難道不代表其他牛群也可能染病嗎?只是還沒發病而已啊!我覺的最恐怖的是作者預言未來幾十年後會有大量的人開始發病,人類得到這種病是百分之百死亡率。
    所以,大家去看看吧,現代吃肉不像古時候,真的像玩命!別看美麗的牛肉脂肪花紋,或是做的多好吃的外觀,那都是商人的把戲,目的就是要你呆呆的吃下他們用不自然的方法養出的肉,還認為不自然的肉超級好吃。

    我也有計畫的在減少奶類製品的攝取,一下子要全斷也是很困難,我還很喜歡做烘焙啊,奶製品粉重要啊!
    看完此書,我覺的比各位優勢的地方就是,咱一家已經吃素很久很久了,這一點真的超級好家在!
不過,要害怕的是自己吃素前也吃過二十年的葷,還是有點擔心啊!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庭會傷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機~

張老師文化出版


 

這是老公大學時代買的書,十年後的現在我才看到。

上面放的連結有很詳細的說明和其他讀者的觀感,所以依照慣例,我不重複人家說過的話來介紹這本書。

原來每個人的人格形成,包括你對自己所認知的脾氣,性格,想法和觀念等等,除了一部份是天生帶來的,另一個更巨大的部分是來自於童年,以及家庭。

小時候人家都會說:等你長大以後就會懂了。

但是等我們長大之後,我們只是一個長大的身體,卻裝著一個小孩的心,小時候的心靈創傷,不會因為長大或知識增加而撫平,反而重重的在干擾成年之後的生活問題。

包括自我的情緒處理,個人的自我價值,人際關係的相處,以及對情愛的需求等等,其問題根源都很可能來自於幼小心靈的受傷未癒。

我覺得這本書有點像工具書,可以放在書架上一輩子,現在我當了母親,此書也給我許多的震撼,原來我對小孩的某些行為是不夠正確的,原來我的某些觀念跟我父母是一樣的,所以很多問題是會自動遺傳的。

也許你父母曾經有什麼事讓你覺得受傷,你以為你長大以後不會學他們,可是當你有了小孩以後,你不自覺的就會重蹈覆轍。所以家庭造成的傷害是會遺傳的,可是那不是你父母的錯,因為那也是他們的父母對待他們的方式。

這個議題其實是很多人心裡的禁忌話題,有的人覺得,過去了就應該讓他過去,何必再去回想孩提時代的傷心事?

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的人生出了某些問題,例如老是無法與人相處,常常感覺挫敗,自信不足,生存的目的只為了滿足物慾,明明很忙碌卻覺得空虛,你愛的人不愛你或是愛你的人你不愛,過份沈迷宗教等等。。。。也許,那是你兒時心裡有過的創傷未癒而產生的,何不試試自療一番?不過,我覺得很不容易就是了,既使看過書也不見得能治癒,可是知道問題總比不知道為何來的好。

 

我不太喜歡以心理學的角度看心靈成長的書。雖然他們有些真的說的很對。

原因就是,我不喜歡把心理當成科學那樣的分析比較,還能導出公式。

例如:遭受遺棄就會導致自我貶抑。或是A原因+B原因=C結果這樣的心理學口吻。

甚至還能畫圖來說明一個心理事件的過程和導向。

我對於科學化的歸納和案例分析統計感到一股排斥,因為,我覺得把每一個人的案例給分析歸類了,那個人舉世無雙的獨特性就會模糊了。

例如:一個有暴力傾向的成年人接受心理輔導之後被歸類出,這是受到小時候父親曾經對母親使用暴力的陰影所影響,造成了成年後的心理偏差。

對,也許問題真的說對了。可是我所不喜歡的感覺就來自於,這個案主就被歸納為一個統計欄裡,像黃色加藍色會變綠色一樣,成了一個定理或是化學公式。

那個個人的獨一無二性就不見了。

這就是科學的心理學。

要我看心理學書就要忍耐這種奇怪的排斥感,雖然我一邊覺得書上說的很對,可也是一邊覺得不該只是那樣而已,還有更多獨特的超心理學在影響著,不過卻因為無法科學分析而忽略了。

就像我不看算命的書一樣,每個人的一生和性格都不該輕易被指定為,你是獅子座我是處女座,或是你是A型我是O型,就能知道你是何種個性的人。

 

但是話說回來,書還是值得看,只是別因為看了書又把自己歸類為某種心裡受創的族群就好了。

雖然問題一樣,但因為靈魂不同,每個看似一樣的問題其實都是不一樣的。

 

嗯。。。。不知道大家看懂我的意思嗎?好像越講越糊了。。。。。。。。。。。。呵呵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致命的合成洗劑

安立出版社


 

這本書是跟圖書館借的,我建議關心環保與自己健康的人可以去書店翻翻,或是像我一樣用借的最好

這本書之所以讓我拿來書記館介紹,正是因為書中仔細說明合成洗劑的壞處,提供的解決方法便是回歸自然,使用傳統肥皂

看出來了沒?書上攻擊的是石化產業,卻意外的提倡起肥皂來,所以在我眼裡,這本書簡直像在廣告手工肥皂的優點,說的比我所知道的還好,所以看的我心花怒放,就來推薦了。

在網路上找到一點點書上提到的東西:


 

不過,看完此書也別恐慌,我不覺得就會讓我不再使用合成洗劑,因為某些東西還無法用肥皂取代,例如牙膏,洗髮精,假使你不介意肥皂特有的苦澀味的話,使用沒香精沒色素的手工肥皂泡泡刷牙是比牙膏安全,但是這都以十年為單位吧?

洗髮精也是,肥皂洗頭很乾澀,據說忍耐一兩個月就會好,可是目前我連一次都難以忍耐,洗完頭梳不開會很氣,可見我已經習慣那些化學添加物到成癮的階段了,明知道添加物不好,還是難以抵抗滑順柔軟的洗後感。

我強烈懷疑這就是造成我目前頭皮常常發癢的原因,明明都在家沒出門流汗,洗頭完一天之後,就開始癢起來,所以造成下一次洗頭的原因都是因為癢的受不了,簡直是惡性循環!

換再多的洗髮精廠牌都一樣,只有藥用的那一種可以解決,可是又不敢常用,而且,我並沒頭皮削的問題。

 

冬季皮膚發癢也是我這兩年的新問題,以前完全不會,怎麼突然就有了?真是煩死人,擦藥不會斷根,因為是過敏的一種,醫生說的。嗚~

所以才讓我對手工皂著迷,因為我希望小孩從這麼小開始就洗手工皂長大,別讓他老了以後有皮膚問題。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