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紅色染料是怎麼來的?你有想過嗎?

     所謂的『洋紅』就是指正紅色,亮度很高的那種正紅色,這種顏色又有個名字為『胭脂紅』或是『胭脂蟲紅』,對了,沒錯,這種紅就是來自於長在南美洲仙人掌上的一種小蟲,蟲體是有硬殼的白色扁圓狀,把牠壓死了,牠的血就是鮮豔令人類著迷的洋紅色,所以牠是一種價值很高的經濟昆蟲,每年有上兆隻如雪般的胭脂蟲被農場採收到工廠去,把牠們榨成汁,或是乾燥後磨成粉,成為顏色索引第十四號上的那種顏色。而能採收榨汁的蟲,都是懷孕的雌蟲,因為公蟲太小,而且壽命只有兩三天交配完就死亡,於是存活下來的雌蟲就是人類的目標。

    這種紅至今都還是很珍貴,從畫家的顏料,衣服的色染,化妝品中的口紅,到可口可樂中的食用色素,都來自這種蟲。

    我在曼陀珠上看見過使用胭脂蟲紅當草莓口味的染料,我想,這種無毒的顏料已經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了,可是沒來由的感到噁心,說不出的噁心。

    這本書是一系列的其中一本,討論紅色的來由,從中古時期的西洋藝術史說起,人類如何迷戀紅色,如何發現與取得自然中的顏色,成為一種工業。這在一開始時轟動世界,大家都想知道這種美麗的顏色到底是從哪裡來的?不過當時壟斷市場的西班牙人堅持那是商業機密,什麼都不說,一直到十八世紀末秘密才被揭露。這本書中說明了當時的這段故事。

    之後的紅色來源也有很多,例如用茜草或是硃砂,以及後世的化學染料,書中都以傳記的方式做簡單又重點式的介紹,畢竟這本書就是在介紹『紅色』。

    這本書比我想像的輕薄短小,站在書店就能翻完,如果你想看看胭脂蟲的照片,建議你去看看,知道一下為了人類而犧牲的這些小蟲長什麼模樣吧!

 

以下是摘自時報網站上的簡介:


紅色──尋找胭脂蟲

為什麼世界上最古老的紅色顏料,現在只存留於女人的雙頰、殷紅小嘴,以及櫻桃可樂?這得從一種小甲蟲跟仙人掌之間的「殖民」關係談起。刺梨必須生長於攝氏二十五度和有少許雨水的環境裡,胭脂蟲養殖者將蟲子置於仙人掌叢下養五個月,再以空氣壓縮機吸取「雪花」般的成蟲,讓仙人掌休息兩、三個月後,同樣的人工蟲害再度循環。

新世界與舊世界的胭脂蟲身世不同,命運也天差地遠。舊世界的蟲子寄生於地中海的一種櫟樹上,自古從波斯及美索不達米亞運至歐洲、中國,成為類似絲路的昆蟲貿易路線。舊世界的蟲子以醋浸泡,新世界的蟲子則以日曬加工。羅馬時代的西班牙人把一袋袋的胭脂蟲當稅金繳交給羅馬人,等到新大陸被發現,西班牙殖民者轉而嚴格要求中南美洲的原住民交「紅稅」,全數運回歐洲交易。

單在西元一五七五年,大概就有八萬噸的紅,以咖啡色乾燥丸的形式運抵西班牙,而運送的船隊後來成為著名的「胭脂蟲艦隊」(red fleet)。接下來的四分之一世紀,每年的船運量大概是在五十到一百六十噸之間上下波動,等同於每年幾兆隻的昆蟲身軀。數量不僅得看氣候和市場需求,而且端視當地工人的健康狀態。每當感冒病菌襲擊美洲,紅色蟲子的收穫量就會大量減少。

到了十八世紀,西班牙人壟斷的紅色秘密,被一位冒險前去墨西哥、滿腔愛國熱血的法國人揭發,只是缺了胭脂蟲不可或缺的宿主──仙人掌,要量產豔紅染料,談何容易。後來英國人差點成功,只是陰錯陽差,錯選品質較差的巴西胭脂蟲。

作者從英國知名風景畫家透納畫布上的腥紅講起,循著胭脂蟲歷史,穿梭於仙人掌叢、紅色染缸、煙霧瀰漫有如地獄的汞礦場與畫廊之間,述說一則最為鮮豔卻短暫的顏色的故事。所謂「血紅」,真是由血液做成的,只不過那是蟲血。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ReadingTimes/ProductPage.aspx?gp=productdetail&cid=mcea(SellItems)&id=IN0034


我想,我會盡量避開食用紅色的東西吧!至少一定要看看成分說明,不過現代工業科技已經這麼發達,是否真的還從蟲體取得顏色,這我就不知道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