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沒有養過貓狗,所以誤以為我的生命裡和寵物同在的時間並不多,但最近發現我錯了,我只是忘記牠們的存在而已。
細細數來,我訝異得下巴要扶好,從我有記憶以來,竟然最久沒有養寵物的時間就是小蛋的幼兒期,大約6年這段期間而已!在這之前,之後,其實都有寵物在身邊。在以前都是養鳥,從我還是小小孩就有許多鳥的印象(原來我爸媽愛鳥,在我還搞不清楚世界時,家裡就一直不缺鳥),國中後我才有意識的自己照顧鳥,每一次都是自己去買幼鳥或買鳥食(我都忘了那時候自己是怎麼辦到的?),晚上都還要起床餵雛鳥,深知鳥要從雛鳥開始培養感情,後來出社會後有點忙,養鳥才成了長大的星妹的責任,我只負責玩。
再後來出國之後才安定了2年,竟然也想養寵物,卻因為買不到幼鳥只好養鼠,一養就接連3隻鼠輩(2隻楓葉1隻天竺)一直到回台灣才斷掉(小蛋出生時和第1隻天竺鼠重疊),而小蛋6歲後又去帶了蛋蛋妹回來。(你可以說小蛋就像寵物,所以那6年自動忘記要養寵物)
原來我的生命裡一直有寵物存在,只是隨著年紀越大,越有深刻感觸而已。
然而很奇怪的是我的周圍常常都是反對養寵物的聲音,包括從小就帶鳥回來給我的爸媽自己,他們老覺得養動物很麻煩,但是讓我喜歡養小動物的不就是他們嗎?我長大之後可以自己照顧,他們也沒插手啦?而我從來也都很照顧小動物,也不會不負責任,不太理解那些每次聽到第一個反應都反對的人們,是怕我半途棄養放生不成?(生了小蛋,還有什麼責任可以怕?)
反而就因為照顧小動物,我才在很年輕時就更「立志」千萬不可養貓狗,我知道自己的感情重,因此貓狗不是我可以負荷的情感重量,所以會自動避開一切可能會對小貓小狗「小鹿亂撞」失去理智的時刻。
蛋蛋妹走之後,我經歷一開始的流淚,到用心酸代替眼淚,再由懷念代替心酸。(目前是心酸和懷念的過渡期)常常在夜裡起來上廁所,或是在客廳關燈或開燈,總會望向空空的桌子,因為沒有一張小臉期待著我的靠近,有時候半夜她發現我起來廁所或是太晚睡,她會在黑暗中咕咕咕的呼喚我,為了不讓她失望,但又懶得洗手,總是會在黑暗中刷刷她的鬍鬚,安撫她再去睡覺。
現在的黑夜就只是黑夜了,我至今仍然感到十分唐突。
到底要記著的是感情互動的美好,還是失去的痛苦呢?還在哭的第一週裡某一天突然發現,因為怕痛而拒絕美好的感情,是否是一種因噎廢食?所以小動物帶給我的到底是「美好的」還是「痛苦的」?如果是美好的,那還哭什麼?
在那一瞬間之後,我的眼淚頓時少了一半!到七天之後,已經幾乎不再流淚了。因為蛋蛋妹走過美好的一生,不是應該為她開心嗎?我的「失去感」,不就是因為太多的獲得嗎?我的相簿裡早已裝滿了蛋妹的一生!(不過這都還是要哭過幾天後才能接受啦)
這是我在美國養的第1隻天竺鼠,逆毛種,名為Q毛毛,也是女生。因為她,我從此只養女生。為了要拍她,我買單眼相機。(沒想到買了之後沒多久,數位相機就出現了,嗚嗚)只不過只養了她2年多,就因為要搬回台灣而不得不送人養了,所以我只有她最青春貌美的印象。
每一隻寵物都是我生命裡的一方沃土,回頭細細想來,多是溫暖的相互陪伴,我在之後越發瞭解,只有放手讓蛋蛋妹從我的傷心裡離開,才能得到屬於我和她之間最完整的純粹,和最美麗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