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老蛋討論到我再一次透過冥想來發現自己內在深處的訊息的這個方法,不見得是大家瞭解的。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對我而言,冥想和打坐是不同的,當我需要幫助,需要解開疑惑時,我通常採用冥想的方法,而非打坐。因此有必要和大家分析交流一下。

打坐,是要用方法的,不論是觀呼吸,數息,默照或話頭這些都是方法,所以是禪修的打坐。但是當我遇到問題內心混雜不定時,我無法打坐用方法, 硬逼自己坐在那裡只是空殼,不但妄念紛飛,方法亂七八糟,可能還坐的全身不舒服,覺得越來越心煩。

這時候我會用冥想。恩,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會這樣做的?還記得我說過之前寫書時卡住想不出來時,都是透過冥想才獲得靈感和解決困難的嗎?所以我可能在美國時就會了,但我不記得是否有個分界點?畢竟在美國時念世界宗教這個科目,可能從許多(奇怪的)老師身上學到了這個方法也不一定?我覺得我是綜合的使用它,我也不知道一般『正統』的冥想方式是什麼?所以以下只分享我自己實際做過的使用心得。

首先一定要找個不被打擾的時間和空間,最好光線昏暗,我個人偏愛深夜的全黑,很容易專注。地點隨意,床上或沙發上或蒲團上都好。

我試過各種姿勢,躺的,閒坐的,歪斜靠著……真的,只有打坐的坐法是最好的姿勢。很神奇呢,坐姿最能把冥想做好,最不容易被巨大妄念侵襲,最容易在短時間內獲得你要的答案,也最容易專注。其他姿勢我都用過,很容易分心到最後不了了之,甚至忘了自己在做冥想。

但是我刻意更加放鬆,所以也不是很標準的七支坐法,有時候我會用一個枕頭塞在腰際靠牆而坐,讓腰放鬆但是不靠背,完全靠背的冥想會效果不佳(過度舒適會犯睏,腦子裝糨糊)。接著用最舒服的姿勢維持打坐的樣子,雙手自然擺放,不打定印,不交叉抱胸,就是自然放著就好。

然後讓自己安靜,先不要思考任何事,先排除你紛亂的內心,先安靜一下。這時候是必需刻意去做的,你刻意讓自己妄念先止息,讓身體放鬆,讓身體先感到舒服,然後也讓妄念先離開你一下下,讓你原本翻攪的內心先平息一下下。
利用不斷地緩慢掃瞄你全身的肢體,來暫時擺脫糾結的心念,也就是讓心念有秩序地抓取一件可以做的事情:你的頭頸放鬆了嗎?你的肩膀手臂放鬆了嗎?你的臉放鬆了嗎?你的胃放鬆了嗎?你的心可以『暫時』放鬆安靜一下下嗎?

這個掃描會需要很多次,越不習慣做的人會需要久一點。別急,過程也是目的之一。
感覺心安靜了,不吵了,就可以進入靜默。
持續保持放鬆的感覺,什麼都不要想,有想起來就讓它輕輕地沈下去,讓自己的心像停止攪動的一杯泥水,讓泥沙慢慢下沈,不是要它消失喔!只要它暫時可以下沈就好。
你感覺到光線是昏暗的,耳邊沒有可以分辨的聲音,而你是醒著的,因為你很紛亂,所以你也很清醒。
我通常在做冥想時不會想睡覺,因為我有心事或壓力,有的只是妄念沒有昏沈。

然後,看你可以保持這份靜默多久?你確定自己靜默之後,就開始放開先前擋住妄念的力量,用感覺和直覺來看自己的內心,最先冒出的念頭是什麼?
是你的情緒嗎?是你的痛苦嗎?是壓力嗎?不要急,我只要『第一個』,其他的請它安靜的排隊,不要一次全冒出來,我只要第一個。

假設第一個出現的感覺是『生氣』,就開始繼續感覺『為什麼生氣?』然後整個背景空間都是靜默喔!就像現在是一個大又黑的舞台,第一個上台的只有『生氣』一個人,然後你也只看著它,輕輕地問他為什麼要生氣?你只要問就好了,不要想,不要去指揮它控制它,因為它會自己回答你。你要做的只有靜默的等待。

它可能說『因為我覺得不受到尊重』,這時候,台上原本叫做『生氣』的人就自動脫了一件皮,變身成另一個人,它叫做『我沒有被尊重』。
於是你再輕輕問它『為何你在這裡這麼在乎尊重?』
當你丟了一個問題,就要保持靜默,等它回答,你不要搶著替它回答,因為我現在問的是『我沒有被尊重』這個人,所以先前被脫掉皮的那個叫『生氣』的人也不准突然復活跳起來搶話。
然後你又會得到一個答案,那個答案一出現,它又變成新的主角,問到後來,你會問出自己想都想不到的答案,你會知道你找到問題所在了。

以上進行的速度在我來說是很快的,大概是習慣用了,所以我的其他問題會乖乖排隊不會搶著上台混亂一切,問問題時你是『等待答案出現』而不是『自己去想答案』,避免這個狀況就要一直保持著靜默,保持那個又黑又大的舞台的淨空,冥想才能開始。

但是,你很容易進行到一半就不知不覺的有許多人『偷渡』上了黑舞台,而你沒發揮糾察的能力,開始隨著那些不守規矩的人一起亂想一通。
當你發現你分不清楚主角是誰之後,就要馬上把所有人全部趕下台,重新開始保持靜默,重新再發現第一個要上台的是誰。

通常你越安靜,靜默越深,主角就越分明,主角給的答案就會越清楚,有時候可能要脫十次皮才問的到最後答案,會因為你靜默的越深,可能才脫兩次皮你就得到答案了。
當你真的獲得最終答案時,你會直覺的知道就是他了,這個問題就會自動止息,你會感到一片清明。
問話時我之所以形容『輕輕地』是因為你要用關愛的語氣問台上的人,不是逼問,不是質問,而是像一個慈祥的老人用關愛的語氣在關心一個小朋友為什麼要生氣?類似那種感覺。是溫柔的,溫暖的,平等的。

冥想可以常做,但我不建議一次做太久,太久會疲倦,我覺得直覺力會變差,偷渡亂跑上台的人會變多,所以你可能獲得一個答案之後就可以先休息一下,讓自己消化一下這個全新的答案,下次有空再繼續。

所以冥想是『想』卻又不是平常的思考模式,平常要是想的懂那還需要做冥想嗎?冥想是傾聽內在真實的聲音,那聲音平時會被你其他的妄念淹沒,讓你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在想什麼,而透過冥想,還可以訓練對自我的察覺力,因為靜默時,會有力量產生。
明明沒在想,卻會有答案冒出來,對所有答案都先不要批判也不要喜歡或討厭有道理或沒道理,只要看著那個答案就好,因為也許真正的答案是你自己不肯承認或接受的,如果你又急著去評價這個答案,你又會掩蓋了事情的真相,那不是冥想的目的。
如果遇到你不肯承認的答案,無須緊張或反抗,你就是在心裡重複一次這個答案之後,繼續保持靜默,什麼都不要想,不思考,關閉你的黑舞台,其他人先消失沈澱,只有感覺自己就好,就讓這個答案之後的靜默一直持續,直到你覺得可以休息一下為止。

以上是利用靜默冥想來解決自己的問題。靜默冥想也可以用來處理不是問題的狀況,例如太興奮不安,需要安靜,需要鎮定,需要靈感,需要只是和自己獨處等等,很多很多,方法類似,利用靜默讓你找到自己不知道要找的東西。

不過,冥想只是在我無法打坐用方法時才用的,因為心思太多妄念趕不走,無法用方法,乾脆好好想一想,哈哈,但是不是隨妄念亂想。所以對我而言只是一個過渡期的工具,幫我釐清許多問題而已,並非禪修。

冥想完之後建議累了就入睡,睡一覺起來之後,你會感覺好像有什麼不一樣了,像我之前因為壓力感覺胃痛,做完冥想之後帶著答案入睡,起床之後胃痛消失了,沒做冥想時睡一覺起來胃還是一樣痛呀。

所以冥想與靜默是沒有宗教色彩的,這只是對自己和自己相處的一個正向的方式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