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的一生受制於看似無法改變的生活需求與限制,就像一個已經被寫定而且執行中的電腦程式,不斷重複一樣的模式而且無法停止。』這是我在某張紙上寫下的話,這幾天翻東西無意間掉了出來而再度見天日。

我有這種感覺。比如說,我可以負擔七百萬買房子,在永和這裡只能買不到三十坪的中古屋(二十年以上),不但房子格局可能不太好,而且交通可能不方便。一樣的錢,我可以在三峽買新房子,或到更遠的地方買透天大別墅,生活品質逼近豪宅,可是我無法去三峽,因為有許多這些及那些考量,必須待在永和。

於是明明可以住豪宅品質的錢,只好拿來窩在永和捷運周邊,二十幾坪又小又老舊的中古屋,空氣不佳沒有公共空間,生活品質反而下降。付一樣的房貸,獲得的品質差很大!

我相信類似的困難一定也都在每個人身上出現。我們周圍的困難就像一張細細編織的大網,想往右,卻因為會減少什麼而只好往左,還不能太左,否則又會多出新的麻煩。因此我們一直無法跳出這張大網,許多限制雖不影響生命,但卻一直左右我們的一生。就像方才用買房子當舉例,不能離開永和是因為不想離兩邊媽媽太遠,不想離台北太遠,工作方便不能離開,離朋友太遠不方便………太多太多限制,阻礙去高品質的豪宅生活。

生活中,幾乎每一個決策都是在『想要』與『擔憂(恐懼)』之下做的。這是真實的選擇嗎?什麼時候決定才能成為『順應當下最適合的』選擇?這是我最近翻攪的問題之一。

問題之二。相信。

怎麼樣才是全然的相信?比如在水果攤買一個貴森森的哈密瓜,老闆說這顆包甜,這個價絕對值得,只要多放幾天就好吃的要命!於是暫時相信了老闆而買下它回家擺著。這個時候我是相信這顆哈密瓜是包甜的,但是放了幾天,每天去察看卻發現,哈密瓜的外觀依然硬梆梆的沒什麼改變,聞起來也沒有絲毫的香甜氣味,於是心裡就有點懷疑:『這顆真的甜嗎?甜瓜應該要有一點香味吧?一點味道都沒有,看起來好生!』這時候我的『相信』已經不是100%了,『相信』在動搖,但是我仍然在相信,於是繼續擺著,卻越擺越沒信心,因為哈密瓜看起來都跟買回來時一樣!於是擺了一個禮拜後我終於懷疑推翻了相信,於是拿刀去打開了瓜,這時候發現瓜不夠好吃,不太甜。於是這時候出現了兩個問題:

①是不是懷疑了老闆而提早開了瓜,才使瓜還沒熟透?它其實會很甜?  ②這顆瓜就算放到爛也不會甜,我早開晚開都是一樣的?

可是我已經無法去證明真正的答案了,因為我開了瓜,我選擇了『不相信』老闆。如果我繼續不開瓜,每過一天,我的全然相信也就一直在流失不是嗎?我要怎麼在最後答案來臨之前守住我的『全然相信』,中途不起波瀾,不懷疑不擔憂不害怕一直到最後揭曉?我知道這些都是妄念作祟使我無法繼續全然相信,卻也因為我『無法持續全然相信』這個問題,使的最後的答案也變質了,這我又該如何去驗證最初我的全然相信是否是正確的?

很難的問題要簡化來說,希望不會搞渾了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