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完第一篇之後到現在又隔了將近一個月,蛋蛋的狀況令我難以捉摸。我發現,治療他的問題的方法不是醫生開的藥,而是『去看醫生』這件事。有多玄?連我到現在還在觀察。

第二位醫生評估之後,果然還是判定他有注意力不集中這個病症,於是仍然開了藥。確定這位醫生也開藥之後回家的路上,我反而沒有之前看診那樣的雀躍感了,倒是有一股悶悶的感受。後來我才找出悶悶的原因是:為什麼現在醫生都沒有先嘗試其他非用藥的方式來改善問題,就直接開藥呢?為什麼沒有和小孩仔細單獨的談話與測試,搞不好小孩只是對家人老師不滿,卻發洩在自己注意力不集中上,但是那樣的注意力不及中就不是『病症』,而是心理問題呀?不嚴重的心理問題是可以藉由開導與指引解決的,而非用藥吧?

家裡第一次有那麼多的管制藥,據說吃了之後連正常人都會超專注,我也虎視眈眈。不過似乎不需要很專注才能洗衣煮飯外加打掃或上網,我找不到機會吃它一顆試試看!(哈哈)

自從我們去找醫生之後,我們也對他更有耐心(K書學新知外加自我反省),家裡的氣氛的確比以前好多了,當然,他的問題不會因為家庭氣氛變好而改變,但是他的心情好是真的,現在就算罵他也不像以前那樣兇,更不會用數落他很差勁的言語罵他,我們倆很小心的不要用負面的言詞。比如說,我們很容易對他說:『你吃飯再這種態度,以後就繼續長得這樣乾乾扁扁當個沒人喜歡的小孩好了。』我們以為這樣的言詞是激勵,但是對這樣的小孩卻是打擊,他實際在潛意識裡的解讀會是:我以後會是個長的乾扁沒人愛的小孩,因為我就是這樣子吃飯的。。  所以我們學著連罵人都要用正面的言詞。 例如同一個例子,我們要說:『如果你吃的快一點多一點,蘋果臉馬上就會長出來,每個人看了都會好喜歡你喔!』

你知道這樣的方法要落實在生活中的每一件雞毛蒜皮事情上,還包括你被他激怒時,有多困難嗎?而且我們約定好,以後每個假日一定要有一天是陪他,出去玩或幹嘛都好,就是不能排跟他沒關係的事。這也很難,許多朋友都是假日才有空,我們假日變的更忙(所以事前預約很重要)。

總之,我們試了一個月了。也測試幾天吃藥的效果。他的狀況是起起伏伏,但是的確有變好。這個變好跟藥沒關係,因為沒吃藥時,如果可以讓他很開心,他一樣可以專心的把功課做好。或是吃飯吃的像正常小孩一樣。我覺得他自從知道我們正視他的問題後,他就開始變了。

他心裡是高興我們去看醫生的,但是他不會直接問醫生說什麼,而是會反過來觀察我們:『醫生有教爸媽什麼秘訣嗎?』我有時候會故意表示那是醫生的意思,他嘴裡反抗,心裡是接受的。他偷偷的觀察我在桌上放了一大堆有關注意力過動兒的專書,我也會因為看到好句子,招呼他來看一段,例如我要他念出書上說:『這種孩子要避免吃人工色素和過多的糖份,因為研究顯示這些物質會干擾這些小孩腦中的化學運作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或是『電動遊戲雖然可以集中注意力,長期下來卻會煎熟你的大腦。』  他自己從書上念出來,自己苦笑兩聲,然後跑開繼續去玩積木。看起來好像沒理我也沒繼續發問或討論,可是他其實有看進去,那是(很有權威感的)書上說的,不是媽媽唬他的。我們很認真。

這半個禮拜以來,他變化很大,下午作功課快很多,每個小孩都會拖拉,他的拖拉已是正常而非有病的拖拉了,他獨自玩積木的時間也拉長許多,有時候他不想寫功課,積木卻玩得超專心,他在發明他的新的飛彈裝備,沒空理功課。  以前嚴重時他連積木都玩不久,都在發呆或是像蒼蠅討人厭,沒有專心在玩遊戲。他最近也很少去惹蛋蛋妹,他在遊戲區建立自己的幻想戰場,兩軍捉對廝殺,忙得很。這是之前沒發生過的現象,你說他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病嗎?也許有一點,可是很輕微,可以因為外在改變而去轉掉。比如他已經有兩天讓我忘記他有這個病了,如果他真的有病,怎麼可能這麼容易就被我們改善呢?而且醫生完全沒有教我們要怎麼面對這樣的小孩。

我想我會取消下一次的約診,因為醫生要評估吃藥以後的狀況。我雖然也給他吃過藥,但是吃藥只是讓他比平常多坐的住,並沒有讓他對功課就感興趣,樂於學習,這部分的問題是他的習氣,不是有病。他雖然坐的住了,但是功課一樣不會做,新東西一樣懶得學,這個習氣可能比注意力不集中的病症更嚴重。

所以看醫生這件事像是一個舞台,我並沒有從醫生身上得到有用的方法,但是去看醫生這件事,就讓蛋蛋認為我們對他的問題很在乎,在乎到要去找醫生,於是他每次都會在看完醫生後表現得很乖,他覺得看過醫生後我們都會變好了,他也會。

寒假快到了,我也在下賭注,我取消了約診,是否可以讓蛋蛋認為他已經變好了?他不再是腦袋生病的小孩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