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果如法師在寺裡,因此去聽了兩堂課,一堂說的是五蘊(色受想行識),一堂提的是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因為課本身是在講『菩提道次第廣論』這本書,書本身是硬梆梆的佛學,但是果如法師儘可能的把它講的生活化,所以我沒有想睡覺。

不過聽了這兩次課,我發現現階段對我而言,還是不要念太多『佛學』的東西。

其實把講課的文字弄懂了,其實沒那麼難,但是文言文和佛學放一起,就堅澀的有如天書,為什麼要寫的這麼天書呢?其實作者自己已悟了,也修到那種程度,所以人家回頭再寫很細很細的體悟,可以深入到及細微。可是我們沒有到那種修證就先來讀人家那麼細微的體悟,就會產生一個問題:背名相。那些經典文句背的超熟,可以舉一反三論證答辯,好像佛學學的很好,但是自己修證並無到相同的點,所以只像是鸚鵡學話,學的滿口佛經義理,出口成章,名相用的好專業,一出口都嚇死人,但是一點都沒有自己的靈魂。

所以聽這種人說話久了,會膩。

沒有實修實證,學佛只是做學問,所以無法用自己的白話,無法丟開名相來跟你講深奧的道理。

這真的要深自警惕,為什麼學佛到後來只學了滿口名相呢?沒有名相就無法說法了嗎?

所以,除非在學院裡要做學問用,否則真的不要急著念佛學。倒是很多實修類的書要多看,例如聖嚴師父許多書都直接教人下一步怎麼走,沒有名相,但是當你走了一圈再回頭看師父的話,就會恍然大悟:『原來師父說的這些就是一行三眛』師父是用自己的話講,那只有實修的人才會講的話。

可是你如果要直接查什麼叫一行三眛,就會翻到一堆讓人乍看都看不懂的文字,好可怕。

 

言歸正傳(跑得可真遠了)。 果如法師厲害的就是他可以不用名相跟你講,要講名相他的佛學底子又很深厚。(一定要誇一下偶像嘛)

簡單的歸納一下我的收穫。

漸悟修,就要從色受想行識裡的『受』下手,是事物的本來面目,是我們觀照了色的存在,則是我們思考了受的覺知,並且加進了自己的情緒或看法,則是深深的陷入自己所想的看法,則是有了此看法而確切去做了。

因此,我們要像鏡子,只能反照事物的本來面目而沒有其他的所思所想所識所行,這就是『受』。

要修頓悟法,那就要直接從『無明』下手。這我覺得真的難掌握的多,自己就是無明所成的,還要能分辨出事物的無明?真的難多了。 

 

如果沒在『受』的階段攔截下來,萬一到了『愛』與『取』的階段,就斷不了啦!

在『受』的階段,心尚無分別,所以還放的掉,像鏡子一樣,來者不取,去者不留。

修行人常會知道要去掉分別心,知道這是壞的分別,可是修行人也很可能升起『正分別』,那就是:『啊,我現在在用功打坐呀,可是外面的那個人說話怎麼這麼大聲?這樣很干擾我在修行耶!』這就是正分別。

所以不是要避境,而是要了了。接受一切,清楚明白,且不執著於上,還於事物的本來面目而不用自己的心做分別。所以『既然不分別,那狗屎可不可以吃?』,狗屎還是狗屎,不會是食物。

兩堂四小時的課當然有許多東西,我簡潔分享到此。法師之後就出國去大陸講學去了,希望下次他回來還可以聽他講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