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想分享,最近長達四個月的體悟故事………

上半年帶了第二次的初級禪訓班輔導學長,在教大家拜佛動作時,我很訝異自己竟然對組員分享了拜佛心得。而在那之前,我還未曾將它化成言語或文字。其實是沒想到會出現這樣的心得。原來,很多體會都要經過很長的時間的。

我一直都不喜歡拜佛,但不太知道為什麼,有一段時間只是跟著大家拜,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喜歡拜佛的。

我想起最早之前的第一次拜佛(十多年前了),那時很訝異自己是被逼著做這樣的動作,因為到道場去,大家都在拜,我也不敢站的直直的啊!那算是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心是那麼僵硬,『我』才是一切,所以要『我』看似卑躬屈膝的拜一個動作,身雖然拜了,心卻很抗拒。那時候對佛陀的教義不懂,不認可也不接受。從那之後,雖然還有抗拒,但已經發現自己要學習卑微謙虛的心,對世界感到謙虛,心才會更柔軟。這是我最早期的體悟。

我之前(今年以前)的拜佛像是東施效顰或是猴子學樣,也覺的拜佛令身體不舒服,上半身拜下時就感覺血液衝腦,頭部會感到一股很大的壓力,像腦充血,拜起之後就消失,再度拜下時又充血,所以拜佛對我來說都是在忍耐著腦充血的感覺。去年初自覺營時隨著引磬聲拜懺一炷香,實在好難受呀,那時候我很佩服其他人怎麼看起來都沒事?我以為別人也都會跟我一樣腦充血才對。

那時候一口氣拜佛只能六十拜(約半小時),就累的氣喘如牛,隔日雙腿更像青蛙跳一樣的酸痛。體力很差。

去年底參加助理監香培訓,小組練習更細微的拜佛動作,我被隔壁的師姐糾正姿勢不正確,才開啟了另一個新的視野。在她細心的指導之下,才發現自己拜佛時完全不知道要放鬆,才發現自己骨頭這麼硬,不瞭解操控身體更細微的神經。但是另一個較大的刺激是今年元旦護七時,同組的義工菩薩體力超好,那次上行堂超累,大家都回房休息無力參與打坐,她卻可以隨眾作息還能連香。我羨慕的不得了,平平做一樣的工作,一樣睡在我旁邊,她年紀還比我大,為何差那麼多?

從那(大受打擊)之後回家,我選擇用拜佛來練體力。我告訴自己,從六十拜開始,每次加一拜,拜到108拜結束。也就是說:二月一號只拜60下,二月三號只拜61下,二月五號只拜62下,依此類推加到108下。每次不得多加次數,這樣就會少拜,就不能練體力。(一開始每天拜發現太累,所以改兩天一次,中間那一天打坐)

一月份時發這個願(這算發願嗎?)之後才拜了兩三次,就生一場大病使我幾乎三個禮拜都無法拜佛,『果然業障深重!』不信邪!因此只要沒有頭痛的日子,我也就斷斷續續的拜佛。慢慢的抗拒腦充血的不適,抗拒心裡還有的小小的滴滴咕咕,抗拒運動的疲累酸痛,抗拒懶病,抗拒自己竟然發這個願!抗拒到後來,開始發現拜佛有許多看不見的好處。

我是懶病入骨的人,在過程中,要我持續這件(勞動的)事實在很困難,於是我也發現了:在修行上,我需要有某些好處餵養,才有毅力持續,拜佛也是,打坐也是。這當然不是修行者該有的利益交換心態,可是事實上就是缺乏持續的好處餵養這一顆『到處分別的心』,所以無法長時間持續每一種定課或方法。拜佛這件事,逼著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就是有『有好處我才做』的這種心態,哈哈,尤其都已經在這條路上聽得這麼久了,竟然跟一般市井小民是一樣的利益心態,要承認自己如此真的很困難。

先承認自己真的有這樣的心態之後,下一步,就是如何給自己解藥。

我將它依先後出現的順序整理如下:

練習慈悲與感恩心:我利用拜佛來感恩或祝福關心的對象:『願爸媽身體健康一,願爸媽身體健康二…………』覺得多一個方法來對周圍人事物表達關懷與祝福,每天過得更加心安理得。(事實上是反正都要拜,就想些順便的好處)

原地瘦身法:我當它是動禪,雖然拜佛時妄念還是起伏不定,很難身在哪裡心在哪裡,但是小腹藉此長大的速度緩了,可以用來瘦下半身。(尤其每次是晚上睡前拜佛,拜完很累就能馬上睡覺)(每週都可以驗收看的見的成果)

體力變好:以前半小時拜60下已經累到快死了,所以動作很慢。現在已經完工的我,一次拜完108拜只要20分鐘,卻不會氣喘如牛雙腿發抖,隔日也不會累。感覺體力變好了。拜到八十下以後是最累的,往往都眼冒金星頭皮發涼,可是撐過去,過了九十下就不會了。

以前打坐時雖維持坐姿,但是雜念紛飛,沒有收穫反而滋養了沮喪感,導致毅力消散。現在拜佛雖然心思紛飛,但是姿勢還是可以維持,體力變好了,小腹消了,這是最低最低的好處,卻能給予我那缺乏毅力的心當作糧食,讓我持續下去。練心?我可以先放一邊不管他,就不會感到挫敗了。

以上是最粗的看的到的好處,我用它來餵養我的潛意識裡想要好處的心。(『告訴自己不要為了利益而做』只是另一種欺騙自己的方法啊)其實拜的時候會忍不住算:『還有五十下……還有三十下……剩五下了……』因為要練體力所以一定要數數拜佛,不然會偷懶。

經由以上的好處餵養,至少我可以持續地做下去,結果,隨著時間拉長,開始出現一些沒想過的體會:

原來拜佛要比自己所想的還要放鬆才對:拜下去時上半身要類似『癱掉』,於是腦充血現象消失了,拜佛不再感到痛苦了。原來以前自以為的放鬆是不夠的!而真的癱掉後才會發現,癱掉動作的同時,上半身脊椎是拉成直線的喔!

這就是第90下的風景:以前,90下已經是我眼裡的天文數字,那是一個無法想像的『境界』。我一直在思考著師父的一則小故事:某年師父去爬聖匹得大教堂上千階的樓梯都不會累,他說:『每一階都是第一步』。怎麼可能?我一邊拜佛一邊想,明明就這麼累,心裡告訴自己是第一下,但是身體卻會累積疲倦一直在告訴我好累好累啊!?

過了九十下的某一次我突然理解一點點,原來這就是第90下的風景,那是唯一的第90下才有的身心感受,之前的累和心是第89下的,之後的累和心是第91下的,每一下都不相同。就像爬山,自己爬上山和坐直升機直接飛到山頂所看到的風景雖一樣,心卻有很大的不同啊!所以每一步都是唯一一次,是獨立的,是經驗的,不是說身體不會累,而是這一步的感受就是一個身心的結合,不是累積的。(好像有點越講越遠………不太會表達,也許未來會有新的『每階都是第一步』的體悟,但目前只有這樣啦)

放鬆才會放下,放下才會更放鬆:這是借老蛋的話來用。之前提到要比自己想的更放鬆,但到更後面我體悟到,之所以身體學會更加放鬆是源於我的心更加接受拜佛這件事,因此是『心』使我的身體較『緊』,『心』接納的更深,身體自然的就更鬆。所以是我更放下了某些不知名的滴滴咕咕,才讓我的身體感受到更放鬆的,而這個『更放鬆』卻又能拉著我繼續『更放下』………沒錯,好玄啊!所以以為的放鬆根本不是真放鬆,以為的放下根本沒有真放下,這通通都是耍嘴皮子呀!

常常看到身心與生活氣氛都很緊的人嘴裡一直在喊:『我已經放下啦~都放啦,不管啦……』我突然理解,原來『放下』並非是不管它(不管應是逃避而非放下),而真的放下了,不必靠你的嘴嚷嚷,你就會呈現出一個很輕鬆舒服的生活態度,大家都感受的到。

老蛋要我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跟大家分享。起先我的確興致勃勃覺得有很多可以寫,他也要我先寫下來,不要等到最後。好家在,這一篇是斷續記錄的,因為完成108拜之後的現在竟然覺得『根本沒什麼好說的』………『懶得說……』『小事沒啥好分享………』要不是文章已經先完成了七八分,這一篇真要流產了!

我以為完成108拜這個超級天文數字時一定會感動的想掉眼淚,結果呢,我正準備數109拜時才豁然覺查『唉呀?已經完成啦,怎麼已經到了?』然後草率的問訊收工與迴向,然後去洗澡。整個過程就像……就像上完廁所按下馬桶就洗手開門出去一樣,沒有什麼想像中的會發生什麼事…

我以為做事都是因為最後會有一個『結果』可得,可是拜佛這件事的最後,竟然沒有『結果』。

ㄟ!你看你看我上面寫的那些文字,拜佛這件事的『結果』都是在過程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