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在去年一看到活動文宣之後就馬上報了,但是第一梯次恰好與護跨年默照七撞期,所以當時就答應會排出第二梯次的時間。沒有想到第二梯次時師父已經不在了,我也沒想到這是師父走之後,第一個參與的正式活動。雖然整個二月下來已經太多天不在家,小孩一天到晚看不到媽,這個在三義辦的二日營還跟我姑丈的植存日期撞期(姑丈剛好在過年前過世),但左思右想之下,似乎去實現我對這個二日營承諾的意義比較重大,雖然超想參加姑丈在法鼓山上的植存,就在師父的旁邊,但是有機會接引新人來學禪還是重要的多。也許這裡面就有人參加這一次的活動後從此改變了一生,如果我有幸參與新人們一生的轉捩點,這結的好緣就更顯珍貴了。

這是第二次來到三義。老實說對這裡的環境不太熟悉,一到的時候遇到學員問我一些環境上的問題時,都還要思考一下,表面上卻要好像對這裡很熟一樣。三義跟禪堂比起來,氣候乾燥真是最最大的優點,我的過敏狀況的發生機率比較低。但奇怪的是,第二天還是過敏輕微發作。在三義沒有鏡子,所以我自備了,睡墊不夠厚就帶了兩個睡袋,吹風機風力太小自己帶,缺乏坐式馬桶上廁所很緊張。但是洗澡間超多不必等,盥洗間位子超多不必排,廁所也很少排隊,吃飯都是自助餐式很放鬆等等,都是和禪堂不一樣的優點。而我也超敬佩三義道場的護持者何太太,雖然從沒親眼見過她,但早已耳聞她的事蹟。最近我們剛好在討論窮人布施比富人布施更令人敬佩,就馬上看見富人布施也超令人敬佩的實證。布施不是比錢多寡,而是細微處的心念,富人布施錢數雖然多,但能布施得令人敬佩就難了。

我帶了五位學員,不加我,三位女眾兩位男眾,好家在有挑過,在場五位都比我年輕,令我沒有帶老菩薩的壓力。不過這兩天總是會思考,如果是我來這裡,我希望有怎樣的學長帶領?想起當初上初級班時,那時候沒有學長制度,只有幾位義工照顧全場學員,那些義工菩薩看起來溫文有禮,很有學禪的氣質,但是就是少了一種……親近感,就像你去五星級飯店消費,所有的飯店員工也會待你非常好是一樣的。我並不想變成制式化的道場義工——親切是親切,熱心是熱心,但就是少了什麼?他們表現得太完美,像是不食人間煙火似的。

雖然行前開會時討論過,學長們的儀態要恰當,是法鼓山的門面,不能毛毛躁躁或亂七八糟像個普通老百姓,至少也要表現出學禪應有的樣子。學禪應有的樣子?我腦中閃過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義工形象,我知道什麼是學禪的樣子,哈哈,在禪堂可觀察法師很久了,就是你該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

所以我在分享時也會說自己反面的觀點,打坐痛苦的地方,不是全數『禪修好的要命』,我也一直強調『腿也會痛死』,但是如果他們未來學了更多,我將會分享更多修行痛苦的地方,但是有些話到了嘴邊才發現不適合跟初學者講,因為他們還沒有體驗到禪的動人,先聽了那些痛苦,誰還要去學啊?但是禪修就是這麼奇怪,就像一邊難受的流眼淚一邊卻能一路撿黃金,越是走過難受收穫就越巨大。太多不可思議。

我不太知道如何對學員殷殷叮嚀,也不會妙嘴生花說的讓人覺得太棒,不想過度關心令人覺得囉唆,又有點怕太過冷淡引不起學員接下來的學習動力。我比較希望讓學員自己去觀察,有多一點時間觀察周圍的法師,觀察法鼓山是怎樣的氣氛,而不是靠我去『說』出來。

在『學長手冊』中有一條是我特別圈記的注意事項:分享時不要變成學長的開示時間。啊!這實在太重要了,好幾次我都發現快要變成開示了,該如何說到重點引發學員興趣又不是開示時間?真的需要練習。

對於陌生人,我一直是不熱心也不好奇的,主動該幫什麼忙?我不太懂。這兩日對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時時刻刻把自己當成新人,不要變成老參;看待新人要如同看待及將要發光發熱的偉人,願意來此都值得尊敬,不是什麼都不懂的菜鳥。

希望自己永遠保持像新人一樣的初發心:好奇體驗樂於探索。他們身上還有最珍貴的,就是對禪的新鮮感。 希望修行者永遠記得。大眾在學習如何拜佛。更多活動照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